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沙特“回归温和伊斯兰”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7-10-31

近日,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表示,要使沙特回归“温和的伊斯兰”,并且恳求全球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强硬派伊斯兰国家成为一个能够赋权公民和吸引投资者的“开放社会”。

穆罕默德王储指出,这个极端保守的国家(沙特)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他认为,沙特之所以采取严苛的宗教法统,是因为受到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重大影响。穆罕默德王储称,“过去30年里的沙特并不是真正的沙特,过去30年的中东也不是真正的中东。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人们想在不同的国家复制伊朗模式,沙特便是其中之一。过去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以至于这一问题蔓延到全世界,现在该是根除它的时候了。”

穆罕默德王储强调指出,“我们只是回到了我们过去所追随的——一个面向世界和所有宗教的温和伊斯兰教。在沙特,30岁以下的人占到人口的70%。坦率地说,我们不可能再花30年时间去战胜极端主义,我们现在就要消灭它。”“我们想要过正常生活,我们希望我们的宗教和传统能够更加宽容。如此,我们才能与全世界相处,成为全球社会的一部分。”

穆罕默德王储是在一个叫作“未来投资大会”上作这番讲演的。在这次大会上,他宣布了一个5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建立一个连接沙特、约旦和埃及的经济特区。为了强调沙特的回归对中东乃至世界的积极影响,穆罕默德王储指出,“沙特是G20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地处三大洲的连接处,沙特变得更好,将有利于该地区并进而改变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据报道,沙特所致力于打造的经济特区将覆盖数百公里的海岸线,这是一个被认为与迪拜相似的自由旅游区。在那里,游泳的男女可自由接触和交流,而这将直接触犯到传统伊斯兰教的男女隔离原则。

沙特王储“回归温和伊斯兰”的讲话,发生在沙特正在进行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深化阶段。为了改变传统、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实现沙特经济的多样化,沙特积极着力于经济改革。在此过程中,政治精英们明显意识到,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离不开社会转型的支撑。但是,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阻碍社会转型或变革的力量。而要撼动这些阻力,文化尤其是宗教改革必须先行。

直到今天,在沙特,酒类、电影、剧院等娱乐形式均属非法,一般男女的互相接触受到严格的法律控制,大量的宗教警察在街头“执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沙特政府尝试进行改革。今年最大的一项改革是允许妇女驾车,这项改革在经历了极端守旧派的百般阻挠后顺利推出。近日,沙特政府又破天荒地授予一名女性机器人公民资格,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承认“人造机器人”公民权的国家——而这一点,如果按照保守派坚持的“只有真主才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的创造者”的教条,则会被视为“以物配主”的“大罪”。

沙特政府推出宗教、文化和社会改革的动因,除了满足经济改革等“物质”诉求外,与沙特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密切相关:30岁以下的年轻人需要正常的社会交往,需要有选择娱乐的权利,更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据报道,在未来10年,至少有500万人需要就业。这些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需求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带来空前的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沙特长期以来以宗教立国,沙特王室为了追求统治的合法性,不惜对内严苛宗教律法,对外输出严重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瓦哈比主义。这些做法不仅造成沙特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离国际社会,而且其输出的极端保守的瓦哈比主义在世界各地被不同的政治势力(包括恐怖主义)所利用,给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而事实上,沙特自身也深遭恐怖暴力之害。尤其是在中东和北非,瓦哈比主义的崛起对于这些地区的教派冲突和大国干预下的政治乱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瓦哈比主义的输出,也使得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社群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沙化”和“阿化”现象。

沙特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两大“圣地”的监护者,在伊斯兰世界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出乎意料地宣布回归“温和伊斯兰”,并宣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主要精力用于自身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而不再向世界输出极端保守的瓦哈比主义。这一转折,将不仅大大减少宗教激进主义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的机会,降低世界各地教派冲突的风险,而且有利于伊斯兰教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也有利于当地穆斯林社群和伊斯兰教自身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