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扶贫全方位,真心助老区—丹凤县扶贫工作见闻
作者:郭军宁 日期:2005-10-31
    陕西省丹凤县是个革命老区,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饮马丹江,老区人民也为新中国的建立洒血流汗,做出过重要贡献。丹凤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建国以来经济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相对贫困。帮助这样的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即是党中央的既定方针,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情系老区、情系山区人民。为了了解老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我院自1993年以来在丹凤实行定点扶贫的情况,10月14日和15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办主任一行到丹凤参观考察了二天,受到丹凤县党委和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我身临其境,看到了老区的山河和纯朴实在乡民,尤其看到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广大干部群众为丹凤脱贫致富所做的种种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振奋。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离县城不远的双槽乡何家店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村民的家里挂上了金灿灿的玉米棒,一幅祥和安居的景象。然而,1998年7月9日,这里的溪水暴涨,静静的小溪突然变成一条凶恶的巨蟒,吞噬了村里的所有基础设施。灾后,丹凤县政府组织人民自救,我们社科院扶贫组也投入巨大精力,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一栋栋整齐的房屋,看到了村里为孤寡老人安排的住所,还看到了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捐款20万元,丹凤县教育局投资2万余元,村“两委会”集资6000余元,在原校址上重建的“何家店希望小学”。学校依山傍水,整齐雅致,学生们正在上课,一个个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为了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社科院还投资10000元,帮助村卫生所建起了70余平方米的房屋,配备了5000元的医疗设备,使该卫生所成为人员(技术)、房屋、设备“三到位”的标准化的卫生所。该所所长向我们介绍时不无自豪的说,目前卫生所门诊人数由月20余人增加到月100余人,附近两个乡几个村的村民也前来诊治,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传染病,常见病群众不出村就可得到治疗。
    接着我们来到由我院原党委书记王忍之同志题写校名的“丹凤县社科希望小学”。这个小学的规模比“何家店希望小学”大多了,占地面积5720平方米,在校学生308人。这所学校是1994年共集资68.5万元(其中社科院捐资22万元,县政府拨款5万元,教育局投资6万元,村民筹资35.5万元)由别处迁到这里新建落成的。如今学校绿树成荫,整齐清洁,生机勃勃。因其教学质量高,学生风气正等,在县里获得“最佳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路经该校时,我们还在原院长胡绳同志题写桥名的龙潭大桥驻足。该桥是由我院联系的以工贷赈资金修建的,总投资为1200万元。这座桥的开通省去了几公里难行的盘山路,为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乘坐大轿车,我们还参观了由我院帮助修建的“丹凤县卫生学校”和“丹凤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卫生学校里,我们看到了由我院语言所、考古所和文献信息中心资助20万元建起的820平方米的“乡村医生培训中心”;看到了我院团委等单位捐赠两万余元图书,建起的由胡绳同志题名的“希望书屋”以及为教学部配置的录像机、电影机、幻灯机和一些教学模具。这个学校规模不小,除进行教学外,还开设一个有内、外、妇、儿、中医等科的医院。我们还注意到,由社科院资助建立的“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已经先后举办了七期女村医培训班,培训了340人,大大缓解了农村医疗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
    “丹凤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规模更大,占地67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坐落在河水清澈的丹江南岸,环境非常优美。1996年我院在该校设立了“丹凤县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举办扶贫班,实行免费招生培训,并为结业学员提供生产项目启动资金。2001年由我院牵线搭桥,日本驻华使馆为该校建设提供日本国利民工程款1000万日元。学校因此冠名为“丹凤县中日友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并在校园立碑撰写碑文作为中日友好的见证。近年来,我院累计出资48.2万元,联系日本国利民工程款1000万日元,为丹凤培养林果、养殖、食用菌等专业技术人才270名,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0余人次,为学校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了实地参观外,县领导还向我们介绍社科院利用智力密集优势开展智力扶贫的情况。我院定期组织院内专家学者到丹凤实地考察,就丹凤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论证,编印了《贫困山区发展道路选择》,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丹凤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知识技术、观念更新培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我院专家指导下,丹凤县广泛开展了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由于覆盖贫困面大,扶贫资金入户率高,资金周转快,使用率高;资金效益好,风险小,回报率高,很受村民欢迎。这一做法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全国不少地区的贫困县、市都来考察学习,发挥了大面积推动脱贫致富工作进展的效应。
    丹凤短短的两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我院扶贫工作的巨大成效。我院在财力不宽裕,干部职工收入不高的情况下,筹集并投入扶贫资金9725万元,投入和实施扶贫项目253项。这些项目在郭永才、钟代胜等同志的具体操作下,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丹凤县各界的广泛赞誉。我院的扶贫真是真心实意,尽心尽力了。同时,我感到我院在全方位多侧面扶贫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走的是一条开发式的扶贫道路。我们的资金很大部分是用于教育事业和智力扶贫,立足长远,救助眼前,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帮助农民自力更生、自强自立。我相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院在丹凤县的扶贫工作必将越做越好,必将开出更加灿烂绚丽的花朵。

                                          2005年10月25日
文章来源:郭军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