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人员
民族语言研究室
Department of China Minority Languages Studies
Department of China Minority Languages Studies
电话:(010)6893.2391
Department of China Minority Languages Studies
民族语言研究室

- 历史沿革
- 学科发展定位民族语言学,在欧洲,指 “语言人类学”或“人类语言学”,在美洲,指 “语言与文化研究”,在中国,我们倾向于从中国学者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实际出发,把民族语言学界定为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包括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少数民族文字研究。学科发展历史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并组建了7个工作队,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展开前所未有的语言大调查,经过艰苦卓杰的工作,基本摸清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1962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并入民族研究所,成为民族研究所下属的研究室,即民族语言研究室,根据不同的语种,下设藏缅、苗瑶、壮侗、蒙古、满、维哈、社会语言学、孟高棉、实验语音等9个研究组,基本上保留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建制。1993年年底进行“学科化”改革,按照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分为描写语言学室、比较语言学室、文字室、社会语言学室、理论语言学室及实验语音学和计算语言学室等6个研究室。1999年描写语言学室、比较语言学室、文字室、社会语言学室、理论语言学室又合并为民族语言学研究室。2003年民族语言学研究室分成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和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学科研究领域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主要研究中国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现状,描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则,比较不同语言结构的异同和系属关系,采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的语言发展,探索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变异、接触、影响和消亡的规律,同时开展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学科前沿动态语言结构的描写是建立基本语言学理论的基础,是语言学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随着不同流派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兴起,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如运用语言类型学、功能语法、格语法、关系语法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或者跨语言比较研究,已成为当今少数民族语言描写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新发现语言及濒危语言的调查研究中,更需要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欧洲,成熟于欧洲,其理论与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目前仍然处在不断的探讨和尝试之中,中国南方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侗台语、苗瑶语、仡央语的系属问题都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界仍有不同的观点。中国南方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方兴未艾,也仍然是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的前沿为题之一。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拓展,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语言生活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不同民族和族群的母语及第二语言使用状况也出现了大的变化;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之间,不同汉语方言之间接触的广度、深度和频度都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语言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也将是空前的;使用汉语普通话和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小语言作为母语来使用的人口正在衰减,这些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正在萎缩。因此,语言生活状况、语言接触问题和濒危语言问题既是反映时代特点的鲜活问题,也是当前中国民族语言学的学科前沿问题。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与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古文字文献研究室于2003年6月以“民族语言学”确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则任期为2004年至2008年,为期5年,并签订了协议书。重大问题研究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对语言学科的重大问题研究,有一定的继承性和持续性,包括中国新发现语言及濒危语言的描写研究、语言接触问题研究、濒危语言文献的保存及发展研究、语言环境建设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立法研究。中国新发现语言及濒危语言的描写研究中国有120多种语言,分属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其中,新发现语言及濒危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新发现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濒危语言,而有一部分濒危语言是1950年代就调查研究过的,但是对其的研究和保护仍需加强。所以对中国南方新发现语言及濒危语言的调查研究的重任就基本上由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科研人员来承当。经过艰苦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濒危语言文献的保存及发展研究也在进行之中,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濒危语言的文献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保存,以期利用已保存的文献来促进濒危语言的发展,使濒危语言恢复一定的活力,并推动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语言政策与语言立法是确保语言能够正常使用、正常发展的重要举措,语言之所以出现濒危,除了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外,也与语言政策、语言立法密切相关。语言政策与语言立法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语言接触研究描写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静态结构。语言接触主要研究语言的动态变化。语言接触的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边缘学科,其研究方法通常是综合运用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的的理论方法。语言接触的研究始于1950年代,主要是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语言影响、语言关系、语言变异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语言变化和语言接触密切相关,语言接触发生的动因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战争、人口等因素,而不是语言自身。所以,语言接触的研究除了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战争、人口等因素外,还要考虑语言接触的历史层次以及语言接触导致的语言影响和语言演变问题。以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科研人员为主体主持并参与研究的“语言接触研究”课题,将确定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接触的年代层次和分布区域,描述并构拟历史上少数民族语言所接触的汉语方言的词汇和语音系统,探讨区分汉藏语系语言同源词和借词的方法和原则,系统挖掘古代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借词;还将对语言接触中的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语言濒危和文字消亡,语言混杂和语言混和,做出理论和经验上的综合研究。语言生活状况研究语言生活状况即语言状况,其内涵与语言生活、语言国情、语言景观、语言情势、语言使用情况等术语大致相同。语言与国家、民族、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构建和谐多样的社会语言生活,促进各民族、各方言区人民之间的沟通,加强和世界人民的语言沟通正在或已经成为国人的共同追求。关注语言生活,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语言国情和科学的语言规范观教育,处理好母语和第二习得语言的关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科研人员主持并参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学科发展与成就学科地位巩固与发展中国民族语言学是在大规模语言调查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实证性和实用性相当强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传统语言学学科以及新兴的计算语言学。就南方民族语言的研究而言,最能体现学术优势和学术特色的是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语言描写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作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1961~1987),共57种语言,其中37种语言为南方语言,20种语言为北方语言。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作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1994)和《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1995)。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作是王辅世的《苗语古音构拟》(1994)、王辅世、毛宗武的《苗瑶语古音构拟》(1995)、梁敏、张均如的《侗台语概论》(1996)、颜其香、周植志的《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1998)。此外,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的研究成果还有《中国语言地图集》(1988)。这些著作具有原创性、系统性、权威性、可积累性、史料性,基本上代表了上一代民族语言学家的整体研究水平,不仅获国内外同行专家高度赞誉,而且为广为引用,从而奠定了民族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并推动了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1997年以来南方民族语言研究的一些老专家和新一代的语言研究者在描写语言学领域又推出了孙宏开主编的《中国新发现语言丛书》(1997~2008)、《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1998~2008)、《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1992~2008)。其中《中国新发现语言丛书》是孙宏开、徐世璇主持的滚动列为中华社科基金项目、院九五重点项目、院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它将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十几年来新确认的、新发现的民族语言,其中大多数十南方民族语言,也是濒危语言。《中国新发现语言丛书》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的继承和扩展,又是对诸多濒危语言资料的抢救和保存。近几年来,社会语言学领域出版的重要论著有周庆生主编的《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2001年)、《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2003年)、《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2003年)及周庆生的《语言与人类:中华民族社会语言透视》(2000年),黄行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研究》(2000年)、徐世璇的《濒危语言研究》(2002年)。其中《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的子课题,《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所收文献最全的一部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的一部资料集;而《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则是囊括世界五大洲22个国家的一部语言政策国别报告集。研究南方民族语言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奠定了他们的学术地位,而且也奠定了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在南方民族语言研究中的优势地位和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中心地位。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中青年学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站在前一辈学者的肩膀上沿着已有的成功之路继续拓展,除了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的、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外,在语法研究、语言类型研究等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巩固和发展着中国民族语言学学科的优势地位和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中心地位,并不断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关注。
- 从事工作及专长
-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问题
- 机构职责
- 调查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现状,描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则,比较不同语言结构的异同和系属关系,采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的语言发展,探索语言文字的产生、变异、接触、演化和消亡的规律,同时开展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培养描写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 主要成果
- 主要成果 (2004-2008年)2004到2008年,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11名科研人员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要有:出版专著:8部,1950千字。发表学术论文:122篇,1865千字;出版论文集:1部,328千字;整理语言调查资料并建立数据库:126个语言点词汇,1000千字,记录数36MB;出版学术普及读物:7部,946千字;撰写研究报告:3份,170千字;出版教材:1部,200千字;主编并出版研究报告:5部,1697千字;主编并出版论文集:2部,1135千字;主编并出版大型学术文献资料:1部,6000千字;修订学术专著:2部,400千字;译文:2篇,14千字。2004年周庆生《人口行为对语言保持的影响:以中国朝鲜语区为例》(18千字),《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学》2004年第9期。《内蒙古计算机辅助蒙古语教学概况》(48千字),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中加语言流失和语言保持举偶》(9千字),徐炳勋主编《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对比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主流媒体应慎用字母词》(5千字),《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第2期。The creation of writing systems and nation establishment: the case of China in the 1950s. (48千字) . Minglang Zhou (ed.) Language Policy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The Problem of Continuous Decline of Students in Maintenance Bilingual Program in Inner Mongolia.(48千字) Education: Canada, China, Taiwan, pp. 59-70. Printed in Canada by Printing Services,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徐世璇《汉语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接触影响的类型分析》(18千字),《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刘援朝《黎语方言声调的对应问题》(20千字),《语言科学》2004年第4期。《壮侗语先喉塞音声母的分布和扩散》(12千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编《语言学研究》(第三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李云兵《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丛书•苗族》(与石莉芸合著)(200千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苗语方位结构的语序及其语义结构特征》(19千字),戴庆夏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集》(4),民族出版社,2004年。《苗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及结构特征》(19千字),戴庆厦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母语习得与语言变异:以苗语为例的词汇透视》(10千字),戴庆夏主编《双语学研究》(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花苗苗语方位结构的语义、结构及类型特征》(25千字),《语言科学》2004年第4期。周毛草《中国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28千字),(英文)。Minglang Zhou (ed.) Language Policy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藏语文政策与实施状况探讨》,《中国藏学》2004年第1期。《藏语语篇衔接手段初探》(14千字),《安多研究》2004年第1辑。王 锋《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丛书•傣族》(与张晓琴合著)(133千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丛书•白族》(与张晓琴合著)(162千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试论水书的书写系统及文化属性》(9千字),《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从书写符号系统看“古白文”的属性》(7千字),《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试论白语的基本语序》(8千字),戴庆厦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集》第4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Language policy for Bai.(10千字). Minglang Zhou (ed.) Language Policy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陈国庆《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丛书•佤族》(与谢玲合著)(162千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佤语方言研究》(与周植志、颜其香合著)(360千字),民族出版社,2004年。黄成龙Adjectives in Qiang(羌语的形容词)(20千字)(与罗仁地合著). R. M. W. Dixon and Alexandra Y. Aikhenvald (eds) . Adjective Classes: 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杨将领《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丛书•独龙族》(与李金明,曾学光合著)(159千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独龙语的情态范畴》(15千字),《民族语文》2004年第4期。2005年周庆生《中国加拿大语言流失和语言保持:以加拿大印第安诸语和中国阿尔泰诸语为例》(9千字),李鹏飞主编:《加拿大与加拿大人(五)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语言报告2006》(周庆生主编)(研究报告,教育部)(300千字),2005年。主编《2008北京奥运会语言环境》(研究报告,教育部、北京市语委)(200千字),2005年。《文字改换与社会政治变迁:中苏两国中亚地区透视》(19千字),《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从无情退役到友情安置:对退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6千字),《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3千字),《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国外语言规划理论流派和思想》(18千字),《世界民族》2005年第4期。《新疆的语言立法》(7千字),《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4期。《中国首届语言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评估报告》(译文)(2千字),《世界民族》2005年第6期。《西藏新疆语言立法比较》(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2月30日第3版。《北京‘街改St.’工程应叫停》(4千字),《中国社会报》2005年7月13日第5版。《北京建外大街:一名多拼,亟待规范》(2千字),《中国社会报》2005年8月27日第7版。《中国语言人类学研究百年回顾》(9千字),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混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徐世璇《汉语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接触性影响的类型分析》(16千字),《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omian and Laopin in China(8千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173, Language Endangerment in the Sinosphere.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New York.《土家语句子中的选择性语流变调》(与鲁美艳合著)(12千字),《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刘援朝《元江白族聚落的亲属组织》(45千字),云南大学人类学系编《民族学评论》第2辑,2005年。《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的差异》(13千字),赵蓉晖主编,《社会语言学》,2005年。《民族语文研究概述》(20千字),揣振宇主编,《民族研究年鉴》(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李云兵《布赓语研究》(280千字),民族出版社,2005年。《论语言接触对苗瑶语语序类型的影响》(16千字),《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论白语的话题结构与基本语序类型》(19千字)(与赵燕珍合撰),《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19千字),戴庆夏主编《量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周毛草《从语言视角看藏语vgel等的文化价值》(与尔杰草,桑杰加合著)(12千字),《安多研究》2005年第2辑。王 锋《白族民俗志》(50千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编《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志》,民族出版社,2005年。《白族语言文字研究回顾与展望》(10千字),《大理文化》2005年第4期。《浅谈白语的名+量结构》(9千字),李锦芳主编《量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女性文字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结构》(9千字),张公瑾主编,《语言与文化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白族语言文字研究回顾与展望》(10千字),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混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陈国庆《孟高棉语人称代词的形态》(6千字),《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克蔑语研究》(200千字),民族出版社,2005年。黄成龙《语法描写框架及术语的标记》(16千字),《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羌语的名量词》(18千字),《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Aktionsart and Aspect in Qiang(《动作的种类和羌语的体》)(18千字),《2005年国际角色参考语法及课程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杨将领《藏面与数量短语的演变机制》(16千字),《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2006年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427千字),商务印书馆,2006年。《文字改革与社会革命:以中国和土耳其为例》(13千字),《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6年。《语言与民族识别问题》(7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文字创制与国家建设在中国》(15千字),赵嘉文、石锋、何少英主编《汉藏语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语言政策法规状况》(7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3千字),《中国民族报》2006年5月30日第4版,另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人类语言学学科定位简论》(15千字)([美]道格拉斯•帕克斯/著,周庆生/译),周庆生主编《语言学问题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徐世璇《濒危语言问题》(14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濒危语言资料的记录和留存》(14千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民族语言文字研究》(24千字),揣振宇主编《民族研究年鉴》,民族出版社,2006年。刘援朝《黎语方言的语音交替现象》(30千字),《语言科学》2006年第6期。李云兵《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19千字),李锦芳主编《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苗瑶语的非分析形态及其类型学意义》(16千字),《民族语文》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于H1《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8期《苗语重叠式的构成形式、语义及句法结构特征》(20千字),《语言科学》2006年第2期。《苗瑶语声调的分化、合并与裂变》(15千字),赵嘉文、石锋、何少英主编《汉藏语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周毛草《安多藏语玛曲话动词的名无化》(8千字),《民族语文》2006年第5期。王 锋《试论白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形式》(10千字),《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白文古籍》(4千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白族民俗志》(60千字),毛公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陈国庆《佤语基础教程》(200千字)(与赵富荣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黄成龙《蒲溪羌语研究》(300千字),民族出版社,2006年。杨将领《汉语、独龙语述补结构比较》(18千字),戴庆厦主编《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比较》,民族出版社,2006年。韦学纯参编 中国水书文献系列《水书寅申卷》、《水书正七卷》、《水书八探卷》、《水书分割卷》、《水书探巨卷》,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2007年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370千字),商务印书馆,2007年。副主编《人类语言学在中国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集》(700千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语言生活与生活语言》(9.6千字),《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1期。《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总述》(与李宇明合著,14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与汪磊字合著,15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语言政策法规状况》(与魏丹、谢俊英合著,8.6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人类语言学学科定位简论》([美]道格拉斯著,周庆生译,12千字),戴昭铭主编《人类语言学在中国: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我国第一部分析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年度报告》(1.3千字),《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徐世璇《论濒危语言的文献记录》(12千字),《当代语言学》2007年1期。《论濒危语言问题的普遍意义》(14千字),戴昭铭主编《人类语言学在中国: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民族语言文字研究》(28千字),揣振宇主编《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6年),民族出版社,2007年。《2006年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简述》(8千字),揣振宇主编《中国民族年鉴》(2006年),民族出版社,2007年。Language Loss Threatens Chinese Culture Diversity. SangSaeng No.18 .Spring , 2007.《语言接触性衰变的阶段性和质变标志》(25千字), 薛才德主编《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学林出版社,2007年。刘援朝《加茂话的定指代词ke的语法化过程》(10千字),论文,《民族语文》2007年第4期。《吴方言和苗瑶语》(10千字),戴昭铭主编《人类语言学在中国: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李云兵《优诺语研究》(260千字)(与毛宗武合著),民族出版社,2007年。《普标语研究》(250千字)(与梁敏、张均如合著),民族出版社,2007年。《论苗瑶语名词范畴化手段的类型》(17千字),《民族语文》2007年第1期。《中国南亚语系语言构词形态的类型学意义》(9千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特征》(20千字),《东方语言学》第2辑,2007年。周毛草《藏语词语ABAC、ABCB、ABCD型的语义特点》(9千字),《安多研究》第4辑,民族出版社,2007年。《藏语指示代词的认知特征》,戴昭铭主编《人类语言学在中国: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陈国庆《克木语》(18千字),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主编《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克蔑语》(17千字),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主编《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黄成龙《蒲溪羌语的话题~评述结构》(28千字)(与王术德合著),《语言暨语言学》2007年第2期。《羌语关系子句的类型》(25千字)(与余文生合著),《汉藏语学报》,2007年第1期。The Copula and Existential Verbs in Qiang,(与罗仁地合著),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1, No. 2, 2007.杨将领《通过与亲属语言、方言的比较了解语言的历史发展》(与罗仁地合著),《汉藏语学报》第1期,2007年。又《东方语言学》第二辑,2007年。尹蔚彬《业隆拉坞戎语研究》(340千字),民族出版社出版,2007年。韦学纯《水语名词和名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分析》(8千字),《采风论坛》第8期, 2007年。《水书研究的历史分期和未来发展趋势》(8千字),贵州省黔南州水书抢救小组编《中国水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2008年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400千字), 商务印书馆,2008年。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328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主编《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435千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语言环境建设报告》(12.2千字),《中国社会语言学》2007年第2期。《傣语亲属称谓等价规则》(11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中苏两国中亚地区文字改换与社会政治变迁》(18千字),徐大明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新视角:第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西藏新疆语言法规比较》(15千字),李红杰、马丽雅主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总述》(14.7千字)(与李宇明合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西双版纳傣语亲属称谓语义成分分析》(11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中国语言人类学研究百年回眸》(9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与社会功能》(10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徐世璇Relative Clauses in Tujia.(12千字) Language and Lingistics. Vol. 9, No. 4. 2008.《民族语言研究简述》(28千字),揣振宇主编《民族年鉴》(2007年),民族出版社,2008年。《民族语言文字研究,》(8千字),揣振宇主编《民族年鉴》(2007年),民族出版社,2008年。《濒危的语言》(5千字),《百科知识》2008年第6期。刘援朝《索绪尔和涂尔干:结构主义思想比较》(30千字),《跨文化交流》2008年第1期。《黎语加茂话概况》(20千字),《民族语文》2008年第1期。《西双版纳傣语土语词汇差异与例外》,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李云兵《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类型研究》(320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苗语方所题元的句法语义属性》(20千字),周庆生等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语言接触对南方一些民族语言语序的影响》(28千字),《民族语文》 2008年第5期。周毛草《藏语新词术语的使用和发展》(7千字),郝时远、格勒主编《藏族历史文化论集: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安多藏语的代词》(15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王 锋副主编《大理丛书•白语篇》(60000千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试论白语大理方言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形式》(11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汉字:一个奇异吸引子》(8千字),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方块白文》(2千字),张公瑾主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陈国庆《克木语与克蔑语的语音比较》(9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中国佤语言文字研究概述》(21千字),《佤族研究》,2008年第1期。黄成龙Relativization in Qiang(30千字),《语言暨语言学》第9卷第4期,2008年。《羌语子句的关系化手段》(18千字),《民族语文》2008年第4期。《羌语的话题标记》(30千字),《语言科学》2008年第6期。Vowel Harmony in Ronghong Qiang: Bottom up(20千字)(与余文生合著),法国《东亚语言学报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Vol 36. 2. 2007.《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重建陈列报告•当代羌族文化与语言陈列报告》(20千字),呈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2008年。尹蔚彬《业隆话的趋向范畴》(15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业隆话研究中的混沌学拾零》(8千字),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韦学纯《水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6千字),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The Tai Kadai Languages, chapter 20. Anthony V. N. Diller , Jerold A. Edmondson and Yongxian Luo ( eds.).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and New York 2008.
- 历届主任/副主任
- 罗季光、 王 均、照那斯图、王辅世、 谭克让、道布、孙宏开、王春德、 黄 行、金醇培、周庆生、朝 克、徐世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