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人员
![]() |
|
雷亮中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六号办公楼影视人类学研究室 |
- 个人基本信息
- 雷亮中,男,副研究员
- 职务及社会兼职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影视人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秘书长
- 从事工作及专长
- 现从事影视人类学学研究,主要学术专长是民族志影片制作、影视人类学理论方法、医学人类学等
- 科研成果
- (一)人类学影片:1、《以牛为伴:一个区域共同体的关系建构和日常实践》,家园叙事·日常生活世界系列,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22年。2、《江对岸:都柳江畔的村寨事件与日常生活变迁》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21年。3、《生命物语:一个侗族村寨的谷雨节隐喻》,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20年。4、《民族影像的国家书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口述》,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9年。5、《翻越知拉山:僜人发展叙事》,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年。6、《远去的格姆女神山》,第一作者,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年。7、《游走的呗玛》,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年。8、《神圣的治疗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二)论文1、《探寻人类文化相处之道:中国影视人类学海外研究的定位”》,《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30日第5版(社会学版);2、《新中国影视人类学研究》,载《新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七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年8月。3、《“亦彝亦汉”:流变与交融的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载《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3月。4、《影像民族志:人类学知识的生产过程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1期。5、《文化视野下的公共卫生”》,载《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8辑(春夏卷),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6 “田野调查方法”(第二作者)、第十六章第三节“影视人类学”,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麻风村:社会歧视与文化认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8、《被驱逐者生活:凉山彝族麻风村断裂与延续》,载《人类学研究》,第2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9《社区网络基础上的宗教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第一作者),载《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第1期。10、《文化认知与彝族麻风病防治》,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16日,第197期。11、Toward plurality: Modern Practices of Visual Anthropology in China, Perspectives on visual culture from China: Methodology, Analysis and Filmic Representations,(第一作者),知识产权出版社&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2011年。12、《米德与心理人类学的成长》(第二作者),《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第一作者)《人类学经典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3、《和而不同:论人类学影视与文本双重建构”》,载《视觉纪录》,民族出版社,2007年。14、《四川凉山民族地区传染病与社会问题调查”》,载《2004年国情调研(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15、《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三)其他《翻越知拉山:僜人发展叙事》获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第十二届优秀学术成果推优优秀影片奖(2020年);《神圣的治疗者》获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第二届“学会奖”优秀影片(2017年);《远去的格姆女神山》获第七届中国影视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优秀影片奖(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