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红河源头
作者:0李银发,张文峰 0中国 0云南日报 0文/图 0 0; 日期:2013-12-04

和谐村寨

红河之源

欢乐

幸福

 

民居

花舞

南诏古都,红河之源,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个有着23个民族的民族宗教大县,如何实现民族团结和谐、经济发展富裕。

“永建地区要争取成为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样板和典型”。是落在纸上还是在行动上。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建设,巍山在实践,巍山在先行。

莲花村里莲花香

巍山县永建镇是回族群众聚居的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因为毒品的影响成了一个全国有名的负面典型。从1999年开始,永建镇经历了一个禁毒整治、巩固提高、产业发展的漫长过程,走过了一条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不平凡之路。

当记者来到永建镇东莲花村,村口荷塘里一池亭亭玉立,红色、白色次第开放的莲花映入眼帘,香远溢清,荷花与村庄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进到村里,推开马如骥旧居厚重的大门,大理石方框的“世守清真”4个大字,显示了主人是穆斯林家庭的身份,大院由“一碉两院三门四阁五堂六天井”构成。它采用“六合同春”的布局,东西耳房、厅房同南面的主照壁构成南院的“三坊一照壁”,主房、东西厢房、大门和角楼则构成北院的“四合五天井”。

马帮文化博物馆里,盏盏镌刻时光记忆的马灯,一面面铜绿斑驳的铓锣、马鞍、马镫、大铃,驮着盐坨和普洱茶的驮子,记忆着巍山回族马帮闻名遐迩,叱咤大西南,在滇缅抗战中为驮运抗战物资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历史。

巍山县通过实施东莲花回族特色村、民族团结生态示范村、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东莲花村一批古建筑得到修复和保护。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共投资2000多万元,东莲花完成村内道路改造、景观风貌改造、主饮水管改造、排水污水处理,通信、闭路电视、广播线入地等工程,东莲花村变美了。

在 “喜莲膳馆”, 马文翰给大家介绍他的拿手好菜“老六碗”。

他自豪地说:“美国、瑞士、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都品尝过我的手艺”。

古镇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悄然走进东莲花这个古老的回族村,引导着村民走向“不出家门就能就业、赚钱、致富的路子”。

清管会成员张绍奇说:“我们不但要念好古兰经,还要念好致富经。”

永建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两朵莲花竞相开,一朵东来一朵西”这西边的一朵莲花就是下西莲花村。

走进下西莲花村,远远就听见各家传出“叮叮叮……”的声音。

步入核桃加工户杨加伟家,30多个汉族、彝族女工在熟练地 “敲核桃”去皮取仁,他家屋里屋外到处堆满大袋大袋的核桃,“现在正是收购铁核桃的时节,刚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收购回来20多吨,”杨加伟家一年加工铁核桃收入10万多元。

下西莲花村提出“一户帮几户,先富帮后富,回汉彝白共致富”的口号,农产品收购加工不仅富了本村回族群众,也让附近不少汉族、彝族群众得了实惠。

下西莲花的工人遍布半个巍山,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人打“临时工”。2012年,全村加工铁核桃、药材近4000吨,用工达10万多个工时,支付工人工资400多万元。

马和军村长介绍说,这几年由于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全村78户中有77户都在从事以中药材、铁核桃为主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 2012年,下西莲花村人从丽江等地收购加工铁核桃2000多吨,药材近1000吨,贸易额近4000万元,纯利润在300多万元,仅中药材和铁核桃加工两项,村里人均收入一万多元。

全村都沾了铁核桃、中药材的光,脱了贫致了富。正因为“家家药材核桃”,所以才“户户新房新车”。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标语醒目地写在下西莲花村清真寺门外的文化小广场墙上。

下西莲花村以创建和谐清真寺为抓手,利用聚礼日、斋月结合伊斯兰教义宣传宗教和顺、民族团结是福,宗教纷争,民族不和是祸,宣传爱国爱教的伊斯兰思想,大力推动勤俭节约,遵经革俗。

通过广播、标语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重点宣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和“各民族群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的思想,积极引导回、汉、彝、白各民族群众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之路,靠勤劳致富的莲花村人,如盛开的莲花,芳香四溢。

彝家山寨靓起来

“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走进打竹村,一盏盏独具特色的太阳能路灯格外显眼。夜晚,太阳能路灯把整个小山村照得亮如白昼,家住大山深处的打竹村村民夜晚出门,再也不会黑灯瞎火,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夜间生活。

打竹村是永建镇永安村委会一个纯彝族聚居村。全村46户,214人。

新建的房子里,彝族妇女左家秀在加工彝族服装,她说:“国家支持山区发展经济,修路通电真方便,农闲时绣花衣服,一年收入是5万多元。”

打竹村在过去属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群众生活困难。

巍山县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彝族特色示范村等项目,实施了交通、水利、绿化、公厕、垃圾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整治、彝族打歌场建设等工程。投资250万元实施了进村路面改造,铺设了4.9公里的水泥路面,彻底改变了打竹村人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

投资完善了村自来水建设,家家户户架通了自来水。每户补助2500元,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修建了太阳能浴室。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家家用上了电磁炊具,电视。

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实施青瓦白墙工程和文化墙美化,修建了公厕和垃圾池,为各户配备了移动式垃圾箱。

投资70多万元修建了彝族打歌场,新改造了村内水泥路面。

“示范村建设给打竹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就像生活在欧洲的城市里一样。”打竹村核桃购销大户、永安村委会老支书左家宝自豪地说。

打竹村人靠山吃山,充分利用丰富的山资源,打好生态产业牌,大力发展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经济。

泡核桃已经成为打竹村人的摇钱树、铁杆庄稼。“我们村家家户户有核桃,人均15亩,一年算下来,最低的农户也有3万多元的核桃收入,最高的达10多万元,现在,因为社会的发展,经济越来越好,核桃的产量越来越大,我相信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核桃种植户左大红说。

华山松是打竹村的优势资源。打竹村人用铁的制度呵护着树木的生长,如今已成为村里的又一支柱产业。全村人均有华山松林47亩,每年盛产松子20吨价值30多万元。

每月农历初十晚,打竹村的户长们都聚会议事。这一晚,无论刮风下雨,打竹村全村户长都要参加。摆满了46把椅子,桌上没有席签,但是,那把椅子是哪一户户长坐的,都约定俗成。

“以前,我们对村集体资金不明白、不清楚、不放心,而现在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召开村民会议来表决,现在使用每一分钱,我们都很放心,真正成了全村的主人。”村民墨银新说。

在打竹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的黑板上,清晰地记录了今年以来村集体资金的全部收入与支出情况,在这里,全村捐款者名单、捐了多少钱,老人和学生补了多少钱、补给哪些人,一目了然。

和谐发展,民主管理,彝家山寨俏起来。

民族团结花正开

要让各民族群众共同致富,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

巍山县委、县政府按照“突出特色、实现倍增、打造样板、形成亮点”的创建思路,制定了《巍山县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永建镇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巍山县永建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2—2015年)》等文件。

争取用5至7年时间,以永建镇为核心,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典型示范、辐射全县,作出十大示范,实现三大跨越。

在永建示范区大力推进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单位、样板村“四大示范”,实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培植、毒品整治成果巩固、民生保障和素质提升“六大工程”,抓实先进基层党组织、团结文明生态村、和谐寺观教堂、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社会管理创新模范镇“五大创建”。

力争一年见成效、两年出特色、三年巩固提高。

实现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基层组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乡风民风、遵纪守法“七个好”,争创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的示范样板、滇西回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典型样板“两个样板”。

近年来,巍山县强力实施“民族经济发展示范、民生改善保障示范、民族文化繁荣示范、民族教育振兴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民族干部培养示范、民族法制建设示范、民族理论研究示范、民族工作创新示范和民族关系和谐示范”10大工程,有力地巩固和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该县也因此先后3次被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云南省命名为“平安县”,被大理白族自治州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巍山,民族团结花正开。

本版图片均由巍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