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实现五大突破
作者:0刘铁军 0中国 0中国民族报 0文/图 0 0;1王景海 1中国 1 1文/图 1 1; 日期:2014-03-08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左一)在临夏州委书记周强(右一)的陪同下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

临夏州少数民族群众吃上自来水。

表彰先进。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黄河上游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历史上,临夏就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的重镇。悠久的历史和宗教文化,使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土族等30多个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如今,临夏州四大宗教并存,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四大门宦及其22个分支大多源自临夏,临夏因此被誉为“中国小麦加”,具有特殊的宗教影响。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历届州委、州政府高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近年来,临夏州尽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贫穷依然突出,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和甘肃省14个市州中最穷的地方,是甘肃省集中连片特困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片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作为欠发达的民族贫困地区,临夏州渴望通过转型跨越发展,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各族群众收入增长,生活水平赶上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2012年,临夏州委、州政府立足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这一特殊州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确定了“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紧盯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以创建全国‘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统揽,深入实施农牧稳州、工业强州、商旅活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建设依托兰州面向藏族聚居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全国乃至世界穆斯林群众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旅游基地。打造沿黄河、大夏河、洮河——广通河三个特色产业经济带,努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打造四大战略平台、推进五大项目群建设、发展五大重点产业的“4+5+5”项目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公共服务均等化、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盛世伊园(临夏)等30多项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构建起了高起点、全覆盖、定位准、衔接紧的规划体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全面落实全州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上争支持、外聚资源、内生活力,示范创建实现了“五大突破”,打开了临夏跨越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70亿元,同比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增长5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亿元,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3803元,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0元,增长19.1%。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呈现出逆势走强、进位赶超的强劲势头。

注重顶层设计 政策争取实现重大突破

中共临夏州委书记周强说:“我们提出要创建全国‘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临夏各族人民珍视和维护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共同团结奋斗的浓厚氛围,转化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在更高的制度设计和国家层面上,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临夏州把创建全国“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全面小康的战略平台,抢抓习近平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来临视察的重大政治机遇和发展机遇,全力争创国家级“两个共同”示范区,项目和政策争取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务院扶贫办召集17个国家部委和帮扶单位召开了两次支持临夏扶贫攻坚工作协调会,汇总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扶持意见,州里反映的问题和争取的项目一一得到了回应和安排。国家发改委将以每年召开一次协调会的形式,就临夏州提出的重点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水利部批复了总投资达53亿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水利扶贫重点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财政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还分别从项目、资金、产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先后4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支持临夏的四个方面18条政策措施。2013年3月,临夏州八县市被整体纳入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建设。 9月,国家民委把临夏州确定为全国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试点之一。所有这些成果,标志着临夏州争创国家级“两个共同”示范区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回应。

系统科学谋划 “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寺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元,贫困人口392户1959人,贫困面达97%,是临夏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2年,寺庄村被确定为“两个共同”示范建设点,州县乡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倾斜照顾和重点扶持。经过两年试点,寺庄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户户青瓦灰墙的民居,一排排整齐的养殖暖棚,修葺一新的“六位一体”村办公楼,成为临夏县麻尼寺沟乡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是“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结出的累累硕果。

2011年7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10个县市区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建设,临夏州的临夏市和广河县被确定为示范建设试点县市。州委、州政府坚持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在全力抓好两个省级示范县市的基础上,从其它6个县中各确定1个民族工作基础较好的乡镇作为州级“两个共同”示范点,先行试点,打造亮点,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8县市整体纳入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临夏州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进行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扎实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强化领导抓创建,州县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个共同”示范区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协调领导机构,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示范县市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完善体系抓创建,在认真调研、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州里制定了总体方案,8县市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形成了衔接紧密、各具特色的创建“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1+8”方案体系,确定了示范建设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大力实施同心同行、培养培训、规范管理、服务引导“四大工程”;围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落实基础构建、产业富民、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四大行动”,着力推进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宣传引导抓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抓手,在各级干部、各族群众、青少年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扎实开展示范机关、示范学校、示范村、示范企业创评活动,大规模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了各族各界共同致力于“两个共同”示范创建的强大合力。健全机制抓创建,州委专门出台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从工作体制、机构编制、力量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为落实省里“1414”对口支援计划,州里建立了每年至少开展1次调研督查、召开1次协调会议、向上汇报衔接1次工作、争取办成4件实事的“1114”工作机制。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向联系8县市的省级领导和对口单位逐一进行汇报对接,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围绕项目抓创建,以实施“4+5+5”项目行动计划为抓手,打破常规、创新理念抓项目。2013年全州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67项,总投资908.6亿元,增长131%,其中,亿元以上180项、总投资697.1亿元,投资额增加208亿元。临夏州因示范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临夏州召开了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推进会。

聚焦发力重点 民生改善实现重大突破

东乡县风山乡池滩村东乡族马哈格家有5口人, 2.1亩耕地,全家人的生活就靠这几亩地和儿子儿媳在县里一工地打工度日。说起以前的住房条件,马哈格老人回忆道,以前家里有北房6间、东房7间,全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的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房子的后墙和屋顶都裂开了口子,一到雨季屋里各处漏雨,晚上一家人只能坐到天亮。那时,能盖几间新房就成了全家最大的心愿。他家被列为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户后,建成了白瓷砖贴面、铝合金门窗的6间北房。看着崭新、漂亮的新居,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这是临夏州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临夏州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示范创建的发力重点,立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州情,一手抓转型跨越,一手抓富民增收,争取支持与自力更生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示范建设的丰硕成果。全面启动实施富民增收计划,压缩“三公”经费,多方筹措资金4.5亿元,制订出台了富民增收25条政策措施,在全州929个行政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探索出了“政策奖补+资金互助+临商带动+各类优贷”的产业富民新模式。大规模推进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整流域整乡整村扶贫开发、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各族群众的吃水、行路、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3年,全州开工建设通乡通村公路1443公里,解决了4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23万户。大力实施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就业转移“5520”星火工程。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出台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并逐步向学前阶段延伸,全州免费资金达6023万元。与西北民族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万名园丁培训计划全面启动实施。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给124个乡镇配备了120急救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管理服务并重 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临夏州立足多宗教、多教派以及宗教教职人员多、宗教活动场所多、信教群众多的州情,始终高举发展的旗帜、团结的旗帜、稳定的旗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作为共同的目标;把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宗教和睦作为共同的愿望,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共同的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践行“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工作理念,为示范创建凝聚正能量。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牢固树立依法管理是对宗教的最大保护的思想,建立健全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分析研判、情况通报、目标责任管理和经费保障等制度,与四川、宁夏等省区的10个市州建立了跨地区宗教管理协作机制,定期通报动态信息,协作处置突发事件。建立并落实宗教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督促各级干部敢抓敢管,善抓善管,提高了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夯实宗教基层基础管理,健全州县乡村宗教工作四级网络,乡(镇、街道办)成立了宗教工作办公室,各行政村确定了专职宗教工作信息员。依法妥善处理宗教矛盾纠纷,宗教矛盾纠纷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决打击和依法取缔“两非一邪”组织,抵御和防范境外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保持了临夏现有的宗教格局。

2012年12月,州委书记周强牵线搭桥与省人民医院衔接沟通,安排临夏州百名宗教界人士到省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临夏市清真老华寺教长海清礼激动地说:“临夏州委、州政府特别是周强书记对我们宗教界人士厚爱有加,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宗教界人士的高度关心,我们要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临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以“诚心、爱心、关心、细心”做好宗教界人士的服务工作。诚心就是把宗教界人士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诚相待,真心交友,以心换心,建立州、县市领导联系宗教界人士制度,州里38名地级领导干部联系47名宗教界代表人士,定期走访慰问,通报发展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各县市结合实际,扩大联系覆盖面和联系对象,进一步丰富和畅通了宗教界人士的联系渠道。爱心就是倍加呵护和关爱宗教界人士,更加注重素质培养,更加注重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大力实施培养培训工程,多层面、大规模开展宗教界人士政策法规培训,多渠道组织外出学习考察。201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3期,培训人员2.6万人次,组织638名宗教界人士外出参观考察。特别是采取简化程序、减免费用的方法,为全州90%以上宗教活动场所办理了“五证”(土地使用证、建筑质量合格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消防验收合格证),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关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宗教界人士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组织1200多名宗教界人士参加省、州、县医院免费体检,全面建立健康档案。向5711名宗教界人士年发放生活补助费1200万元,宗教教职人员医保、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细心就是深入了解宗教界人士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认真落实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全州发展献计出力。认真归纳梳理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交相关县(市)和部门落实解决,并建立反馈制度。严格落实定期通报制度,每年至少召开4次宗教界人士通报会,通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重大决策部署,使宗教界人士的知情权、话语权、表达权得到充分保障和体现。

强化教育引导,在全面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宗教政策法规“六进”等活动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载体,积极搭建平台,在宗教界深入开展“比贡献、比规范、比和谐,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内容的“三比一促”活动、以“百所宗教活动场所和百名宗教界代表人士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内容的“双百双联”活动、以“讲尊重、讲包容、讲人文关怀”为内容的“三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探索建立动态化的考核、评价和激励长效机制,制定全州“三比一促”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考核办法,每年进行综合考评,优秀的继续予以奖励。在此基础上,评选一批新的先进典型,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典型、有示范。

党和政府对宗教界人士的关怀,进一步赢得了他们对党的热爱和拥护,临夏市在实施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项目和新西路拓宽改造工程中的征地拆迁,被称为“和谐拆迁、跨越之举”。在工程建设拆迁中,沿街四所清真寺的宗教界人士自发组织起来,多次深入到拆迁户家中、工作单位及沿街铺面做思想工作,积极宣传安置补偿优惠政策,详细解释这项惠民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种种好处,使整个工程建设实现了和谐拆迁和零上访,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州宗教界人士捐资助教79万元、动员适龄儿童入学853名,扶贫济困方面捐资97万元,植树造林4600亩,为四川雅安地震自发捐款6.04万元。岷县、漳县地震后,临夏县宗教界为本县受灾群众捐款38万元。全州1402个宗教活动场所联系1180个自然村,1535名宗教界人士联系4385户贫困户,投入资金171万元为贫困户改造危房470间,投入资金180多万修建乡村道路191公里,捐赠牛羊982头(只),调处各类矛盾400多件。

2013年,州委、州政府隆重召开“三比一促”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表彰大会,专门拿出300多万元,对40个宗教活动场所和46名宗教界人士进行了重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宗教界人士投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热情和干劲。

增强发展活力 非公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2013年6月6日,临夏州委、州政府在西藏拉萨隆重召开了西藏自治区甘肃临夏商会成立暨藏区临商表彰大会,对在藏区经商创业作出突出贡献的30多名临商杰出代表进行了表彰奖励,并鼓励临商乡贤回乡创业。临夏籍企业家西藏百益集团董事长鲁鸿宙返乡创业,投资65亿元在临夏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临夏百益国际贸易中心。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跨越,临夏州出台制定了《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坚持打民族牌、特色牌,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大力发展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组建了全省唯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中心,马来西亚同意在临夏设立“HALAL”认证办事处,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龙头企业完成投资12亿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安徽海螺、深圳南利、西藏百益等知名大型企业,特别是总投资16亿元的海螺集团水泥生产线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已完成投资6.6亿元,创造了“临夏速度”。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简化程序、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州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54项,总投资410亿元,到位资金133亿元,同比增长134%。按照“节会搭台、经贸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式,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全国肉牛产业发展大会、中国临夏黄河三峡超级六项山地户外挑战赛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中国·临夏-马来西亚·吉兰丹州清真食品与民族用品交易大会暨“康美杯”全国清真小吃和名宴大奖赛、中国·临夏康美农庄绿色农产品交易会等七项国际国家级文化体育旅游节会,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缔结为友好州,扩大了临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临夏州创建全国“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极大地凝聚了全州上下的信心和斗志,形成了干部一心干事、干劲十足,群众一心致富、团结和睦,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生动局面,以实际行动谱写着中国梦的临夏新篇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