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语文杂志社第六届编委会议纪要
作者:普忠良 日期:2006-02-14
    2006年1月23日,民族语文杂志社在京召开了"民族语文杂志社第六届编委会议"。在京的编委、商务印书馆及《民族语文》编辑部全体成员共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民族语文》主编黄行同志主持。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宣布新一届编委组成人员名单(附后)并颁发聘书;汇报第五届编委会以来编辑部的编辑务工作和学术工作及今后的办刊方向;征求编委有关办刊的意见和建议。
    《民族语文》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赵明鸣,就以下4个方面向在京编委详细汇报了第五届编委会以来编辑部的工作和学术活动等方面的情况:1.编务工作。自1999年5月7日召开第五届编委会以来,共编发杂志40期,刊发专题性研究论文418篇。其中,研究通论25篇,语音38篇,语法73篇,词汇39篇,语言历史演变与比较研究69篇,语言概况与描写37篇,语言系属语方言14篇,实验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19篇,古文字、文献研究71篇,社会语言学与双语教学33篇。从统计数字看,语法、语言历史演变和古文字、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有213篇,占所刊全部论文的一半多,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学科的现状。与此同时,上述数字提醒我们,实验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作为一门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语言系属研究和方言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强。此外,从2000年第4期起,为了及时反映空白语言(濒危语言)调查现状,我们还专门开辟了有别于以往的语言概况专栏,陆续刊出30多个语种的概要性介绍。2.学术活动。自第五届编委会以来,于1999-2005年分别在北京、温州、广西和广东等地召开了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主要涉及历史比较和描写研究、语言接触、语言类型、濒危语言等方面,为推动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深入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3.学术影响和社会评价。(1)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S)曾对全球上千种语言学期刊于1990年至1999年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从中筛选出引用率最高的100种期刊,我国仅有《民族语文》和《中国语文》两个期刊入选。(2)欧洲科学基金人文科学标准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for the Humanities,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对1990-1999年间以不同语言出版的语言学刊物进行文献学分析,筛选出引用率较高的85种刊物,我国有《民族语文》、《中国语文》和《语言学论丛》3个期刊入选。(3)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民族语文》荣获优秀期刊奖。(4)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民族语文》荣获二等奖。(5)鉴于《民族语文》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我国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已将《民族语文》纳入其主办的由全国6种期刊组成的语言学方阵,并从2006年起给与部分经费资助。4.存在问题。(1)由于对语言使用,特别是双语使用情况的研究信息掌握不太全面,反映这方面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太多。(2)在已刊发的研究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对理论的驾驭和方法的操作不太熟练。(3)就编辑技术来说,文章的编辑体例应该更加规范,编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吴安其副主编就如何继续提高刊物的质量及其办刊计划等问题谈了四个方面的想法。1.学术内容:《民族语文》是语言学的刊物,20世纪90年代用稿着重三新--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描写和历史比较并举,兼用古文字、古文献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论文。新世纪以来我们更注重学科前沿的发展,关注国内外学术规范性的发展。今后栏目的设立上大体上与近年来的情况相同,刊用以中国境内汉藏、阿尔泰、南岛及南亚诸语为研究对象的为主论文,兼用境外相关的论文和理论性的探讨文章。2.稿审。仍采用初审、复审和决审三审制,编辑部内部审稿和编委匿名审稿相结合。今后跟过去一样,编辑部人员接受编委和大家的监督,决不刊登不够发表水准的文章。《民族语文》中国社科院的刊物,享受国家全额拨款,没有理由搞有偿服务。不同的研究领域境内与境外的论文各有所长,学术标准是第一标准。境外来汉文稿与境内汉文稿采用同样的取舍标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国内外语言工作者服务。3.学术交流会的召开。原则上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型的学术交流会。近年来与大学合作实际上是每年一次,今后仍可能与其他单位合作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2006年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与云南民族学院合作九月在丽江召开。4.对外合作方式。国家民委、商务印书馆是目前我刊关系最密切的合作单位。国家民委有关部门密切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分类指导。涉及民族地区语言政策、双语教育等问题我们听取国家民委的意见。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出版社,2006年开始将是我刊的出版单位,为办刊提供资助并委派编辑人员帮助提高编校质量。今后在学术交流和办刊方面仍和现在一样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保持《民族语文》的活力。编辑部全体人员愿意和新一届的全体编委一道共同努力把《民族语文》办好。
    商务印书馆周洪波编审在听取汇报后,就商务印书馆在目前已建立的语言学期刊方阵、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和语言学奖学金等方面向与会编委员们具体介绍了情况。他说,到目前为至,按照刊物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已纳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内正式刊物包括《民族语文》在内,共有六个。在此基础上,商务还与国内的各语言学会联合,出版有《中国语言学学报》、《中国语言学年鉴》等。为了积极推动中国语言学科的发展,商务还设立了语言学出版基金,来扶持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中、青的专家学者成果的出版。为培养后备人才还设立了语言学奖学金,举办暑期语言学讲习班,有意识地培养硕士和博士等后备语言学人才。商务选择与《民族语文》合作,是一个良好的方式,希望以后在民族语文与汉语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等方面继续得到各位编委的大力帮助、支持和指导。
    编委们就刊物的生存与发展、规范与创新等方面纷纷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将编委们的发言按先后顺序择要介绍如下:
    安清萍  以编委的身份参加《民族语文》编辑部的会议还是第一次。办刊27年来,《民族语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管下,在学术成果上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国内外语言学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作为民族语言研究权威刊物,在重视刊物学术质量的同时。可以考虑在国家民族语言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以专题的形式,组织一些能够反映我国民族语文工作和民族语言应用方面的稿子在《民族语文》上发表。这是很多从事情民族工作者很希望看到的。
    孙宏开  借《民族语文》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机,说几句心理话。要使刊物办得更好,我们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这粉杂志是以基础研究为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讨论现实问题的文章不能够一篇都没有,尤其是通论性的文章。一期没有,两期没有都没有关系,但一年没有,甚至几年没有,可怕就有问题了。第二,"论"与"史"的关系。重"史"是杂志的传统,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描写语言事实,提供材料的水平上,要多组织归纳性的文章。再说描写也要吸收新的理论,引进新的方法。第三,稳妥与创新的关系。每份杂志都不希望出问题。求稳是所有主持杂志的领导的基本素质。但杂志不能够永远老面孔,要有一些创新的栏目。第四,加强书评。要约一些有水平,眼光锐利的学者写书评,形成风气。第五,注重学风建设。这方面编辑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大胆发挥编委的作用,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气氛。
    照那斯图  《民族语文》发展不错是在规章制度为依据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应该关注前沿性的东西,选论文应该尽可能地考虑某个民族语言研究领域最前沿的东西,达不到就不发。与此同时,要加强文章的审查力度,关注规范。如像蒙古语,所涉及到的书面语与口语等方面的音标和转写问题也应该规范起来,《民族语文》应该指定系统,让作者按规定操作。
    张公瑾  近几年来能保证稿件质量,文稿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合理,编辑部的工作有成绩。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1.多发表反映新思潮、新观点的文章。近几年发表了一些从生成语类型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的角度写的文章,这方面还可以加强。2.组织一些专题讨论,以活跃气氛。有的文章发表之后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编辑部可以请可能有不同意见的作者撰写争论文章,把问题的认识引向深入。最好根据来稿情况每年选定一个主题,在本刊展开讨论。同一主题的讨论可以延续两年、三年,几年下来有几个主题交叉讨论,版面就活跃起来。3.现在基本上是10来个专栏,各个专栏中文章数量也还差不多,只是"通论"一栏的文章稍嫌少了一点,2003年和2005年的都只有两篇,2004年右篇,还可以多约一些这方面的稿子。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刊物国外有影响,不是我们的刊物办得很好,而是我们拥有《民族语文》这个好的品牌。
    胡  坦  我提三点建议: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的文章应该多发一些。第二,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实际问题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考虑,我们不能够回避。第三,应该重视介绍世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戴庆厦  《民族语文》已进入国内先进期刊行列,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可喜可贺。今后要更上一层楼,我认为要强调一个"新"字。为什么?《民族语文》创刊以来,之所以受到同行的重视,主要因为它有一个"新"字,即刊布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新语料,揭示了许多过去尚未被认识的新规律,研究了一些新问题。这就使得《民族语文》有了不完全同于其它刊物的特色,成为别的刊物所不能代替的刊物。我认为今后还必须强调重视语料和规律的发掘。因为我国的民族语言语种多、情况复杂,而且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过去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但对许多语言至今仍所知甚少,有些语言虽然已出版了一些成果,但总的看来大多不很深入。这种状况,有碍于深入地、科学地认识我国民族语言的特点,也难以对我国的民族语言研究作高层次的理论概括,不利于整个民族语言学科的发展。所以,今后应多顾鼓励做微观的、深入的专题研究,重视探讨语言结构和语言演变的规律,并从中进行理论概括,把基础打得坚实些。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道  布  讲两点想法。第一,《民族语文》过去曾经办过几期青年作者培训班,收到一定的成绩。应该说,是个好的经验。今后,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创早条件办这种培训班,请一些专家学者讲讲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引导作者选好论文题目,避免低水平重复;一方面也可以讲授写作论文须要遵循的学术规范(包括国际音标和各种转写符号的用法等等)。我想这是培养作者队伍是很有好处的。第二,过去,我们的老前辈傅懋勣先生、马学良先生,一贯倡导务实的学风。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掌握第一资料,多做微观的、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希望《民族语文》今后能够坚持这个好传统,不受浮夸风气的感染。学术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学术积累丰厚了。理论水平才能够提高。
江  荻  我谈三个问题 :第一,引导性。对年轻人应该多引导多培养,多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词法方面的文章不应多。第二,创新性。本体研究应该有所借鉴。我们的语料很丰富,我们在本体研究应结合汉语研究方面的一些新的方法和经验性的东西。
    聂鸿音  最近五年来看学术文章,经常发现文章后面所例的参考文献是从别人的文献中复制来的。我想针对这些不良的学术风气,对文后的参考文献应该审查。原则上要做到文后出现的参考文献文中应该提到。或者考虑把参考文献改用"引用文献" 。另外,现在很多有学术水平的学者在功利的驱使下忙于应付那些课题,做出来的成果水平下降,如果发这类型的成果对我们的刊物的学术质量会产生影响。
力提甫  《民族语文》在国外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语料方面。因此我们在注重语料的同时,理论方面的探讨也不能忽视。关于民族语言应用方面的东西,我想我们的刊物注重的是学术含量,能否考虑从与学术结合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应用方面的东西会好处理一些。
    李锦芳  建议刊物篇幅灵活一些,有时候质量高、篇幅长的稿子比较集中,可申请增加版面;建议在民族语文刊物网站上开办"民族语文论坛"网页,提供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与刊物一起共同推动民族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外,能否申请刊号,创办《民族语文应用》,以加强民族语文应用研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为少数民族语文管理、教学、新闻出版工作服务;应更加重视新一代作者和读者的培养和发展,如不定期开设"青年论坛"栏目,开办培训班,编辑部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参加等。
    孔江平  《民族语文》作为国内一个优秀的语言学期刊,说明原有的办刊宗旨和策略都有独到的地方,不应该为了改变而改变,应坚持已有办刊宗旨,增加相应的栏目。真正做研究的学者都知道,语言学的期刊首先要保证语言资料的详实和丰富,然后才能谈的上观点的正确与否。目前在民族语言研究的资料方面还要认真提高语言资料的正确性,在资料详实基础上,刊登一些用新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民族语言中实际问题的文章。另外,建议开办固定的书评和回顾综述的栏目。在审稿方面最好能制度化和匿名审稿,比如,建立审稿专家的数据库,在数据库内进行研究专长分类,稿件通过随机抽取专家初审和编委或主编终审的方式。在期刊的技术层面也应该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比如《民族语文》的不同栏目应有自己的模版放在网站上,投稿者应下载不同版面的模版,按照模版的要求投稿。另外,还应将国际音标、藏蒙维等常用民族文字转写和古文字的转写打包放在网站上供下载,以便国内国际统一格式,在技术层面提高《民族语文》的质量。
    朝  克  编委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还是一重责任。编委应该承担学术责任,应该责任到位。编辑部与编委,编委与编辑部相互间要加强联系,在审稿等方面应该形成一种共识或统一。
    周庆生  作者投稿时应交代所投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新意何在,对文章的参考文献部分应该形成审核制度,文中和所引导的参考文献必须一致。在重视纯本体研究之外,对非本体性的,如双语等社会语言学问题的也应加强,以巩固有关方面研究的学术群体和研究队伍。
    李得春  几十年来,"民族语文"在国内外不断地扩大影响,成为国家级核心学术阵地,而且成为世界非通用多语种综合研究园地。"民族语文"的编辑和作者群,发扬开拓开创精神,为中国民族语言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中名副其实地占据了领先地位。"民族语文"为朝鲜语研究提供了园地,给朝鲜语研究者随时补充了有益的营养;在编辑同志们的精心扶持下,一批年轻的朝鲜民族语言研究者正在成长起来。希望"民族语文"一路既望引导和指导朝鲜语言工作者,同时重视反映各语种语言发展变化实况,反映前沿成果,更上一层楼。
    呼格吉勒图  关于《民族语文》办刊总的来说是非常好的。但借此机会我反映这样一个国外一些学者的看法。我听到有一些境外学者(如日本、台湾学者)认为我们的文章很有吸引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比较短,读着不过瘾,对研究情况和引用文的说明不够详细。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些完善和提升,那就更好了。
    潘悟云  赵元任、李方桂与罗常培三位先生在创立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时候,非常注重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古代文献三者相结合。坚持这种研究方法,是《民族语文》赢得国内外声誉的原因,也是《民族语文》今后取得更多成功的关键。在东亚语言学的历史研究方面,这种结合尤其重要。汉语史的研究必须走与民族语言历史比较的道路;民族语言的历史研究,更是离不开汉语史。几千年来,东亚地区的各民族在互相接触、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他们的语言。中原汉语的权威性,不仅对周边汉语方言产生连续性的影响,对周边的民族语也是影响不断,从而在各语言中形成多个历史层次。这种语言特点会使东亚语言的历史研究形成特有的格局,《民族语文》应该能把握住这种研究脉络,引导学界对语言学的普遍理论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徐世璇  学术性是学术刊物最根本的生命力所在,要保证刊物的权威地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把文章的学术深度作为最重要的基本点,保证发表文章的质量,力求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于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是否可以考虑结合研讨会主题出专刊,或者某一期的文章主题相对集中,最好形成言之有据的讨论,不回避分歧和交锋。另一个问题是论文质量,毋庸讳言,当前有些刊物因为一些关系文章而降低标准,《民族语文》在这一点上保持了自己的严肃性。但从严格标准来说,不完全尽如人意的现象也还存在,我曾听到过一些议论,在发表或者排序方面猜测某某文章是关系文章,这种情况对我们刊物的声誉很不利。
    在第六届编委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民族语文》主编向与会编委宣读了《民族语文》编委会章程(讨论镐)。他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说,《民族语文》从今年第1期起改由我国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将《民族语文》纳入其主办的由全国6种期刊组成的语言学方阵,给予部分经费资助,这对我们刊物的质量和规范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民族语文》的所取得的成功与发展与历届编委的努力和支持分不开,今天大家就刊物的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民族语文》今后的建设很有意义。希望各位编委继续支持编辑部的工作,共同将《民族语文》办得更好。
    最后,预祝大家2006年新春大吉,安康幸福!
文章来源:普忠良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