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5年民族工作大事记(1—2月)
作者:王秀珍 日期:2005-03-29
1月2日   《西藏日报》报道,2004年西藏自治区“两基”攻坚夺得阶段性胜利。全区“普九”县达到31个,人口覆盖率达46.2%;49个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达70.8%。
1月3日   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应宁夏回族自治区邀请,利用假日在银川举行国际形势报告会,和平与发展的话题深深吸引了与会者。(《宁夏日报》1·4)
1月4日  《中国民族报》报道,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并实施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特别是西部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发展迅速,广电系统工作者足迹踏遍了崇山峻岭,汗水洒遍了偏僻村寨。
《光明日报》报道,广西近年来精心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在精品文化的创作和生产上不断造出以“民歌”和“山水”为主导的系列文化品牌,并让它们成功地走向市场,探索出一条在多民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新路子。
同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工作人员加快推动政务公开步伐,并首次向社会作出公开10项承诺。(《光明日报》1·5)
1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工作时强调,抓住战略机遇期,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日,《内蒙古日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培养壮大民族干部队伍。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19万人,占全自治区干部总数的1/4强,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占自治区总人口21%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1月8日  《光明日报》报道,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的西昆仑山区,有一片区域是藏羚羊西部种群重要繁殖地。目前,这里已经建起了第一个地州级自然保护区——和田地区西昆仑藏羚羊繁殖地自然保护区。
1月11日  《中国民族报》报道,2004年,民族地区(指5大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经济延续上年稳定发展的好势头,整体呈现出速度快和效益好的良好态势。8省区前三季度GDP完成8985.65亿元,内蒙古GDP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月13日从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国家将投资64亿元用于西藏自治区24个重点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涵盖了农业、工业、交通、能源、教育、文化、卫生及市政建设等多个领域,对西藏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西藏日报》1·22)
1月14日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民委委员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同日,《云南日报》报道,我国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450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304万人。基诺族、布朗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已基本实现整体脱贫。
外交部举行的西部部分省区对外交流与经贸合作研讨会在京举行。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六省区的代表出席,共商西部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宜。(《甘肃日报》1·22)
1月15日    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蓉举行,由诸多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们汇集成都,共商西藏跨越式发展大计,建言献策促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西藏日报》1·17)
1月16日    西藏自治区2004年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已有31个县(市、区)实现“两基”,“两基”覆盖率达到46.2%。(《西藏日报》1·16)
1月21日    《中国文物报》报道,福建省泉州市近日正式公布了《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这标志着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同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召集全国各省区市艺术研究院(所)长,在京举行了《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工程正式启动会议。共同探讨我国戏曲艺术遗产的保护,并就编纂《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一书进行了磋商。(《中国民族报》1·25)
1月23日    中国文物精品大展——《走向盛唐》,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落下帷幕,历时100多天。《走向盛唐》由数百件中国各大博物馆中的文物精品组成,反映了秦汉之后随着民族大融合,丝绸之路的全面开通,欧洲、亚洲各种文化的交流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进入中原,使得中华文明更加繁荣,终于走向了盛唐的历史进程。展览中内蒙古自治区的鲜卑金器、佛像、雕塑、陶俑等特色鲜明,造型生动,别具北方游牧文化气息,因而十分显目。(《内蒙古日报》
1月24日  《光明日报》报道,饱受教育落后、人才匮乏之苦的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逐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2004年全省用于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达到111.72亿元,比上年增加18.54亿元,增长19.9%,增创历史新高。由于投入大幅度的增长,云南各地特别是农村和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    
1月25日    《中国民族报》报道,2004年是民族文化异彩分呈的一年。演出、奖项、展览、各种文化活动从南到北,好戏联台;抢救、整理、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空前重视。正月初一到初七,中央电视台推出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侗族的大歌、苗族的对歌、羌族的多声部合唱、藏族的“拉伊”、蒙古族的呼麦,以及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等,这些在山谷里、高原上、田野里传唱千百年的民歌,第一次亮相于国家级电视台屏幕。
2月3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受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胡锦涛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第十一世班禅十分关心,藏族同胞和藏传佛教界对他寄予厚望,希望第十一世班禅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对宗教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爱国爱教的典范。胡锦涛指出,当前,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在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西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人民日报》2·4)
2月3-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贵州考察,深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看望农村贫困户、退伍军人、军烈属、残疾人、少数民族家庭。他强调,真情关心贫困地区,真心关爱困难群众,切实做好扶贫优抚助残工作。(《贵州日报》2·6)
2月4日   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人民日报》2·6)
2月6日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在白云区开馆,首次展出著名布依族艺术家刘雍的作品和藏品680件。(《贵州日报》2·8)
2月7-11日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看望劳动模范和各族群众。胡锦涛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为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人民日报》2·9)
2月17日   《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6个少数民族聚居县通过“两基”验收,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6.24%,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2月21日   《文汇报》报道,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中小学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实行民族语文授课和汉语教学“双语”教育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近年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为确保民族语文授课的顺利进行,国家和地方财政设立了民族文字教材专项补助经费。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所民族中小学使用21种民族语言开展民、汉“双语”教学。
2月22日   《中国民族报》报道,为认真落实贯彻中央关于“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维护稳定”的战略方针,切实加快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全面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三年办好30件惠民实事,200亿元资金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同日,《中国民族报》报道,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第5次调整后的2004版《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其中民族药品种达到78个,蒙古族药、彝族药、傣族药首次进入。
2月23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已逐步走近寻常百姓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普通电话已经不能适应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西藏自治区电信公司非常重视可视电话业务,经过3个月的设备安装和网络调试,拉萨电信分公司使可视电话网络得以成功。(《西藏日报》2·26)
2月25日    贵州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暨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在会上强调,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民族宗教工作中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进一步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贵州日报》2·28)
2月28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状况。这是我国第一次发表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国民族报》3·1)
文章来源: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