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评高洪深的《区域经济学》    
作者:于景元     日期:2004-06-14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 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助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到20世纪50年代,从经济学与生产布局学脱胎而发展起来现代区域经济学。以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有多种名称,如“空间经济学”、“空间科学”、“区域科学"、“区域发展规划学”等。目前形成了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区域经济研究领域被一些学者称为“经济学最后的前沿”。    
在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升温、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区域经济学的新的理论,极为必要。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国际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为区域经济的实践、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注入了大量的新内容,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工作,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区域经济学》(2 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高洪深编著)集中反映了这些重要研究成果。    
该书把区域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这种界定较有新意。第一,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任何区域都有经济活动的自组织能力;第二,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也即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第三,不仅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也把如何组织区际经济联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去研究;第四,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在2 1世纪初,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成为新的经济学热点问题,尤其是国际区划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现象、新特点和新观念,出现许多具有不同特点、不同规模的带有地区性质或国际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另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区经济和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也在迅速发展。该书根据这两大特点,吸收了国内外的区域经济学研究成果,结合作者近几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崭新的区域经济观,形成区域经济学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出其特色:    
(1)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将传统的国家区域经济和城市区域经济扩展到国际区域经济、特区经济以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把区域经济由两个层次扩展到五个层次,这是根据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引发的理论观念的突破。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的设立功不可没。经济特区的设立并不是我们的发明。早在1 547年,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就建起了世界第一个经济特区。1 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相继建立起自己的经济特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特区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在量的方面而且在质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特区的设立大大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然而,以往的区域经济学体系并未将它纳入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中。该书将区域经济划分为五个层次,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模式,它为将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环境,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为20世纪末人类的伟大创举。按照新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划分,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关注的内容。
(2)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例如,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和方法,并分析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论述了国际区域经济要研究本区划内的协调发展和双赢策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资源共享等理论。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协调发展理论没有考虑生态环境这一因素,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3)区域经济的案例分析也体现了新的区域经济观。该书对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区域经济案例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显示了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国外部分,分析了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区域经济开发经验、范例、发展方略、开发政策、发展模式,等等,通过国际区域经济开发的案例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国内部分,根据一些比较成熟的和典型的案例,重点介绍了长江三角洲、深圳特区、珠江三角洲、“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不足的是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区域经济缺少分析。在城市区域经济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分析方法和观念,举了“大北京”区域经济案例,站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和分析“大北京”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该书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结构发展的研究,作为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这一层次的区域经济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了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创新机制及其模式、科技园区辐射与扩展功能及其相应理论等,这是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的已被北京市政府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结构发展的决策中采用。
该书在构筑区域经济学五个层次的理论框架中,紧紧抓住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深入分析国际区划和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条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点介绍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在国家区域经济范围内,探讨了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特区经济、城市区域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等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两种趋势同时并存,是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显著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还有利于使各成员国以联合的力量,采取一致的行动,扩大和加强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关系。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和“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排他性,这两种特性若不加遏制,必然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世界市场的分割,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二,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加、扩大和发展而形成区域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相比,交锋更多,层次更高,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程度更激烈,其结果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书是一部专著性教材,既是区域经济学的专题研究成果,又作为“2 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以其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前瞻性、系统性而给读者以启示。  
文章来源:图书馆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