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政策铺坦途 双手筑就幸福路
——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小记
作者:0韩生英 0中国 0 0著 0 0;1林玟均 1中国 1青海日报 1著 1 1; 日期:2013-12-11

平坦光洁的硬化水泥路、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整齐划一的牛羊养殖畜棚,还有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的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这是进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新建村的第一印象。

步入村子,户户院内栽花种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民居雕梁画栋,民俗纯朴独特,饮食独具风味。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成为推动新建村农家旅游的新亮点。

新建村———这个傍依在循化县黄河北岸的普通山村,再一次证明了,如何通过自身优势特色产业,挖掘普通山乡蕴藏的发展潜力。

新建村位于县城以北黄河岸边,距县城5公里,全村113户636人,1260亩耕地。这块偏远的地方曾经是一片荒漠,1970年至1978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循化乙麻木黄河大桥和积石黄河吊桥相继建成,于是,新建村就成了拓荒者的家园,一些胆大的撒拉族、回族等群众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建村初期,由于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落后,这里的群众因为无力解决温饱问题而成了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建村摆脱昔日的贫困面貌,真正富裕起来其实是近几年的事,2005年以来,依靠党的民族好政策,抢抓发展机遇,以村民增收为目标,多管齐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国家实施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县上多方整合资金1180万元,全力支持新建村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修建村文化室和广播电视系统,实施了村道硬化,完善了水利设施。新建村立足特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扶持和培育了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经济三大主导。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昔日那个白手起家的小村庄今朝一跃成为小康村。

曾是移民村的新建村,土地贫瘠,入不敷出。穷则思变。村里先后有240人走出家门,从事餐饮业、汽车运输业等,足迹遍及北京、深圳、杭州等全国26个省市的55个大中城市,走出了一条治穷致富的好路子。同时,县政府积极协调发放小额贷款520万元,扶持壮大餐饮业,有效提高了村民自主创业能力。如今的新建村已是全县有名的劳务经济大村。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收获更高的效益,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新建村着力培育以“一核两椒”(核桃、线辣椒、花椒)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并逐年提高种植比重。全村113户全部种植线辣椒,仅去年,全村的线辣椒收入达到342万元,人均收入达1945元。

为了实现“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该村整合100万元资金用于牛羊养殖项目,并成立新建村养殖业协会。按照“农户入股,联户经营,按股分红”的发展思路,每10户为一组联营,由协会从10户中选出一户养殖大户负责搞牛羊育肥,养殖大户每年向联营户分红500元,同时10个养殖大户来年每户再拿出1万元作为再发展基金滚动发展,使得新建村从零散圈养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养殖,户户成为养殖大户。新建村以村民入股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家家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富民之路。目前,养殖业收入已占到农业收入的21.5%。

借国家民族政策扶持,靠党的民族好政策,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艰苦创业,新建村从昔日的贫穷落后逐步演变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