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挥云南佛教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0萧霁虹 0中国 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0著 0 0; 日期:2013-12-11

 

 

 

云南是三大语系佛教末端交汇处,南传佛教从东南亚传入,目前有超过90万信众,活动场场超过1600处;藏传佛教从西藏传入,有超过18万信众,活动场所超过60处;汉传佛教从汉地传入,有超过140万信众,活动场所超过600处。 李莉制图

 

  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从全球化格局视野来看,云南在中国版图上不再仅仅是边疆,而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发展的国际大通道,在国家对外发展战略中的外交地位凸显。从古至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佛教文化不断交往,这是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中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软实力,应重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佛教,从教派来看,目前在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占主体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东帝汶占主体的是大乘佛教。南亚地区的斯里兰卡主要盛行南传上座部佛教,尼泊尔主要盛行印度教和佛教。

  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山水相连、民族同源、文化同宗,具有共同的佛教信仰基础,这种天然的黄金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从历史上来看,宗教历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精神纽带,每当中国试图在东西、海陆两个方向的对外关系中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时,宗教亦常常扮演着开拓者与中介者的角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亦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信仰之路。宗教有增进国际交往、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宗教界的国际友好交往,对于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以及促进科学文化的交流,都有积极作用。例如,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对于“二战”以后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赵朴初居士将之誉为“黄金纽带”关系。

  在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佛教人士与商人的驮队一起,很早就踩出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著名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安南通天竺道”等原始“国际大通道”,不但沟通了云南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乃至印度之间的商业往来,而且也促进了云南与这些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在唐宋时期,以大理为中心的南诏就盛行佛教。一般认为,南诏佛教为大乘部派,主要来自中原、西藏和缅甸、印度,而且主要还是从天竺(今印度)经骠国(今缅甸)传入的。保存至今的云南剑川石窟第五窟的“愁面观音”,当地人称为婆罗门僧人,第三窟的弥勒佛称为高棉佛,还有“细腰观音”、“象首人身佛”等,其风格都有异于中原地区的佛像,较接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佛教造像特征。南诏以后,中南半岛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又逐渐传入云南傣族地区,表明两千多年以来,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从未中断。

  近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文化交流相对滞后。在经历隔膜之后,相互都迫切需要重新了解和认识对方。在当前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应利用云南丰富的佛教资源和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深厚渊源关系,搭建新的文化交流平台。例如,我国佛牙、佛指舍利巡礼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对于密切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传统友谊,就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