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作者:何星亮 日期:2003-08-22
    2003年8月18日—22日,由中国民族学会和云南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此次学术讨论会广泛地吸引了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关注,也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代表的重视,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与会代表共有150多人,分别来自北京、广东、海南、甘肃、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台湾、澳门等省、市、自治区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泰国等国的学者。在与会代表中,既有长期献身于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学养闳深的老一辈专家,又有一大批思想敏锐、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者。
    会议除大会发言外,分5个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分别围绕“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多视角下的民族文化”5个专题进行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有创新性、有学术深度的见解,对一些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争鸣。代表们满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深入探讨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命运和发展前景。
    与会代表围绕主题,从多角度进行研讨。既有从宏观上进行论述,也有从微观上进行探讨;既有侧重于理论的分析,也有结合具体实践和个案的探析。有的阐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的探讨如何保护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和创新的关系;有的论述生态系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态村的建设和村落建筑文化变迁等;有的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互动关系;有的分析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及其存在问题。此外,不少学者就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及如何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珍贵文物等问题、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传播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民族地区消费文化的变迁、民族文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角色与生态文明等等问题进行研讨。与会代表结合自己的专业和长期的实践调查立论阐述,就今后我国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如何使民族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如何调适好民族文化与全球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等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提出了一些有创新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力。不过,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保守与创新相辅相成,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守。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文章来源: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