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以学术期刊为依托推动哈萨克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访《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化研究”栏目主持人吴孝成教授
作者:0张杰 0中国 0中国社会科学报 0著 0 0; 日期:2014-01-09

 

哈萨克族是我国人口超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跨境民族之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哈萨克族最集中的聚居地,有着研究哈萨克文化的丰富资源。伊犁师范学院是设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全国唯一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和各类人才为主的一所高等学校,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哈萨克族学者和热心哈萨克文化研究的学者。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以展示哈萨克文化研究成果为己任,从2004年起推出“哈萨克文化研究”特色栏目。近十年来,该栏目较为全面、集中地介绍了国内外哈萨克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围绕哈萨克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杰采访了该栏目主持人吴孝成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哈萨克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介绍一下它的研究价值,以及学界的研究情况。

吴孝成: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哈萨克族从古至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学者和诗人,阿拜、艾赛提、阿合提、唐加勒克、库尔班阿里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哈萨克民间文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目前已搜集到的长诗有250多部。哈萨克艺术中也有许多稀世瑰宝。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我国九种现代突厥语言中的第二大语言,是哈萨克文化的载体,处处都打上了草原文化的烙印。哈萨克文化是“哈萨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自古以来西域草原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研究西域文化的专家学者在探讨西域文化形态时,始终将哈萨克文化作为突出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区域重点和中心来研究。哈萨克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独特经济形态所创造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和内涵,与其历史过程相始终,铸就了西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使其得以延续。这就是清末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之所以对哈萨克文化给予特殊关注的重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在西域(新疆)地域文化研究中,专家学者已将哈萨克文化的研究放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推出的“哈萨克文化研究”专栏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栏目的办刊经验,取得了哪些学术成果。

吴孝成: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栏目创设已35期,刊发哈萨克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237篇。多年来,依托学院哈萨克文化研究所和挂靠我院的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新疆阿依特斯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在稳定校内作者群的基础上,我们积极走出去,加大宣传力度。本栏目已吸引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等。本栏目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引起了国内哈萨克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随着栏目影响的扩大,一批从事哈萨克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成长起来,为本栏目注入了新鲜血液。可以说,本栏目已经具备了坚实稳定的学科科研支持,汇集了一支校内外、新疆内外、多民族、老中青相结合的作者队伍,为今后本栏目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保证特色栏目的学术质量,本栏目聘请了哈萨克文化研究专家耿世民教授(已故)、毕桪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厉声研究员、著名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为本刊学术顾问。

为了集中展示本刊在“哈萨克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2004年,我们从创刊20多年来的80余期《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所载有关哈萨克文化研究论文中遴选出58篇,以“历史篇”、“文学篇”、“语言篇”和“民俗篇”分类缀辑成《哈萨克文化研究》一书,共45万字,于2004年12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反映了本刊“哈萨克文化研究”的成果和学术水平。2005年9月,在第20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评选中荣获优秀图书奖。2013年,我们从本刊2005年至2013年该栏目发表的200余篇论文中选取了107篇,编辑成第二、第三辑《哈萨克文化研究》,这两本书即将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哈萨克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哈萨克文化研究?

吴孝成:这里有一个学术态度的问题。一个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对学术应该有一颗战战兢兢的敬畏之心。所谓学术造假和学术的种种不良作风,就是毫无学术的敬畏之心,凭着心血来潮,把学术当儿戏、哗众取宠,甚至把学术当作沽名钓誉的阶梯,这都是对学术的亵渎。应该牢记,我们每一代人都是踏着前辈的足迹前行的,都是站在前辈学者的肩上攀登新的学术高峰,离开了前辈人的成就,离开了同辈人的努力,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

我们也必须要有对哈萨克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一代代哈萨克人继承前代人的文化创造成果,同时创造着各自时代的文化。哈萨克文化在被创造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代代哈萨克人,并且还在塑造着当代的哈萨克人。任何一个研究者对哈萨克传统文化都应该怀揣敬畏之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传统文化采取漠视的、轻佻的、虚无主义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任何漠视、轻佻,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漠视和轻佻。

一个研究者同时还需要有广阔的胸怀。研究哈萨克文化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哈萨克范围里,还必须放开眼界,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域里审视哈萨克文化,探索它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不但总会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而且也必然蕴含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哈萨克文化既有人类文化发展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不但共性蕴含在个性之中,个性也只有在共性当中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才可能认清哈萨克文化的特点和长处,能不能有世界的眼光,能不能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去发现,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研究者既要脚踏实地地审视哈萨克文化,又要放开眼界观察哈萨克以外的世界。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创办30多年来,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好论文,对推动中国的哈萨克学研究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能成为中国哈萨克学的重要理论阵地和学术讨论的园地,进而使伊犁师范学院真正成为中国哈萨克学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中心。这也是本栏目的努力方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