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类学视角下的饮食平衡原则
作者:萧家成 日期:2008-06-03
    在人类生存的诸多环境因素中,饮食,即营养环境,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吃什么和怎么吃,不是一个简单的、微不足道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与外界的平衡、人体内部的平衡——健康与长寿、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命运的大问题。人,尤其是老年人,科学饮食的关键就在于平衡。
    人类学以人类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为研究对象。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和物质基础;在人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饮食人类学。饮食人类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平衡地通过饮食摄取营养,即科学饮食,是人类不分民族的、即人类自身的重要课题,是人类个体的、也是人类普遍的知与行相结合的综合性素质文化。
    平衡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事物内在和外在的作用力达到一种均衡时的状态。在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平衡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运用在饮食人类学上,首先指膳食酸碱度的平衡,即:在主食上粗细平衡,忌追求精细,所谓“食不厌精”是有偏颇的;在副食上荤素平衡,忌单纯地、盲目地追求美味,忽视科学。其次还指肌体客观需要量与进食量之间的、数量上的平衡。一种营养素,多了,产生毒副作用,损害健康;少了,营养不良,也不利健康。饮食平衡是食物在人体内作用力合力达到最佳、即最符合人体需要时的状态,但不是为零的状态。
    食物分为酸性、碱性两大类。酸性食物指含有磷、硫、氯等元素的食物,米面肉蛋等属此类;碱性食物指含钠、钙、钾、镁等元素的食物,蔬菜水果等属此类。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肌体以呈“略碱性”为佳。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碱性食物可提高大脑的PH(法文“Pouvoir Hydrogène”的缩写)值,增强智力。大脑的PH值高,即呈“略碱性”,智商就高。PH值即氢离子活度指数,标示溶液的酸碱程度。一般常温下PH值=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趋向于0则为酸性,趋向于14则为碱性。含钠、钙、钾、镁等元素的蔬菜水果,即碱性食物,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大脑缺了这些元素,脑内的PH值降低,酸度就提高,就会严重影响智力发挥,轻者头昏脑胀,重者记忆力衰退、思维力下降。脑内必须呈“略碱性”才能确保健康的智力活动。老年人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多的食物,原理即在于此。动物脂肪多了会消化不良,导致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肥胖、食欲不振和腹泻。糖多了会导致人体肌肉松弛、食欲不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可见,学习、认识、掌握和运用食物的酸碱属性,做到科学饮食很重要。
    饮食平衡有一些自然的表象,譬如人们常说的“胃口”。笔者以为,这可能就是肌体在需要某种食物时,向我们发出的想吃某种食物的信号,即“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的一种感觉。每个人对食物的胃口都不一样,我们应当根据肌体的实际需要和正确的认识,选择、进食。大、小便与口内津液是否正常,胃部是否不适,常可作为检验是否已达到这种平衡的方法。但这些表象在饮食不正常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紊乱。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口,特别是老年人,味蕾已发生退化。在喜欢吃某种食物时,适可而止,不过量,不“败胃口”或“倒胃口”,让“胃口”帮我们选择食物和实现膳食平衡。
    饮食种类繁多,性质功用不一,摄入人体后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不断学习、认识、实践和掌握这一系列化学变化中平衡的规律和特点,必要时,巧妙地施加某种外力——如药物、运动,使身体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健康地发展。老年人努力实践这一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健康与长寿。
    日常饮食平衡是一门科学(science),但无法准确计量,也无法用模型和公式计算、得出确定的结果,却需要知识、观念、心理与行为的巧妙结合。在许多情况下,饮食平衡更像是一门艺术(art),需要微妙的领悟、总结和基于肌体感受的仔细体察、实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久而久之,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
    饮食平衡是动态的,非静止的,是在运动中实现的,因而也是相对的。达到平衡的状态虽然只维持在一个短暂时间内,但很重要。需要不断地、在动态中进行和达成有意识的平衡。人需要不断改变食谱,实现饮食的多样化,只有在这种改变的运动中,食物的各种作用力才可以改变,才有机会向形成饮食平衡的方向发展。平衡的动态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平衡——适应平衡——维护平衡——打破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如此反复。通过饮食的平衡运动,为肌体输送充足的营养。保持人体对营养需求的平衡,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饮食平衡是模糊的,却也有规律可可循。多种多样的食物都可被选择、被食用,摄入人体后各种食物的数量、它们之间会起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变化性质和各自作用的大小是很难细分、也几乎无法计量的。虽然如此,人们仍然能放开具体看整体,抛开纷繁复杂的细节把握饮食全貌。这样,饮食平衡仍是可以被看清或被感受到的。
    饮食平衡有惯性,主要指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不好的饮食习惯,都很重要,也都不容易。各人的饮食平衡各有不同的惯性。参与平衡的各种作用力即各种食物,作用于人的肌体也都有惯性。改变饮食习惯的过程,即某种作用力被人的意志力改变。如果撒去这一外力,该种作用力会向原来的状态回归,即平衡的回归。如不撒去这一外力,在外力不超出容许范围的前提下,其他参与平衡的作用力会向被改变的作用力靠拢,以建立新的平衡。这显示出在饮食上,人的意志力作为一种外力的重要性。
    掌握饮食平衡树立正确观念很重要。树立了正确观念,朝着正确方面不断实践、不断体察、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便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内部和谐,成为增进健康的基础。这对老年人健康长寿尢其重要。
    
文章来源:萧家成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