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第106届年会(2007)综述——附录: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简介
美国人类学联合会(American Anthropology Association, 简称“AAA”)第106届年会,于2007年11月28日--12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郊的万豪大酒店(Marriott Wardman Park Hotel)与奥姆耐酒店(Omni Shoreham Hotel)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差异、(不)平等与公正”(Difference, [In]equality & Justice)。大会设置了534个专题会议,与会代表5000多人,其中95%为美国本土学者,只有5%的学者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拉丁美洲、日本等)。
自1902年成立以来,美国人类学联合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人类学学术组织之一。这个国际学术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人类学学科建设,积极协调美国人类学界的关系,培养支持本地及其他社会的人类学学科发展,为美国人类学机构服务,鼓励出版人类学相关刊物。”
美国人类学联合会从最初的175个成员起家,在20世纪初期缓慢地发展壮大。AAA年会最初主要是在美国的东北部举办,只有一间会议室,会期也只有一天,以一次黑领结晚餐结束。从1950年起,AAA会员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现在常驻会员已经超过一万人。每年的年会都能吸引超过5000名学者参与,有超过300个专题会议,5天的会期。
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第106届年会包含7个部分,分别专题会议、讲习班、影视展、图书展、董事会工作会议、酒会和特别专场。
在大会主题的指导下,534个专题会议内容广泛多样。有的涉及宗教,如“宗教多元论与多元宗教”(religion pluralism and pluralistic religions);有的涉及性别,如“性别和物质文化”(gender and material culture);有的涉及政治,如“后毛泽东时代文化政治的发展”(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development in post-Mao China);有的涉及气候,如“观察、交流与行动:面对全球气候变迁中充实人类学的角色”(witnessing, communicating, acting: substantiating anthropology’s role in confron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有的涉及移民,如“模糊的认同:第二代移民与非洲社会的差别”(ambiguous identities: second-generation immigrants and the dynamics of difference in African societies);也有的涉及全球化,如“全球闹市区”(global downtowns)等。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6场名人讲演。6位演讲者分别为: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的丽拉•艾布—庐古德(Lila Abu-Lughod)教授,她讲演的题目是“世俗的人类学:无法逃脱”(worldly anthropology: no escape);来自马萨诸塞州威斯利学院的菲利浦•L•科尔(Philip L. Kohl)教授,他的讲演题目是“共享社会领域:史前和当代实践中的演化融合”(Shared Social Fields: Evolutionary Convergence in Pre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e);来自奥斯陆大学的乌尼•维坎(Unni Wikan)教授,她讲演的题目是“当代欧洲关系到荣誉的暴力:挑战与前景”(Honor-related Violence in Modern-Day Europ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还有来自塞布鲁克研究院(Saybrook Institute)的斯坦利•克瑞普内(Stanley Krippner)教授,来自马里兰大学的沃朗•布拉斯克(Warren Belasco)教授,来自布法罗大学的小斯蒂格曼(A. T. Steegmann Jr)教授。
本次年会还设置了特别20多个专场,其中大部分是联合会的委员会及其学会组织。如人类学妇女地位学会组织了“家庭代沟:儿童、母亲和工作”(In the “Family Gap”: Children, Motherhood and Work)专场;影视人类学学会组织了“伦理与榜样:关于影视资料的讨论”(Ethics and Examples: A Discussion Regarding Visual Data)专场。其中一个特别专场是中国专场。受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第106届年会执行主席费•哈莉森(Faye V. Harrison)教授的特别邀请,中国派出了9人的代表团,参加了本届会议的中国专场——“通往2008:在21世纪提高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学术和实践地位”(The Road to Kunming 2008: Improving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Position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为2008年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第16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作宣传,并介绍了中国人类学发展。
中国代表团的9位成员分别为来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秘书长黄忠彩,秘书熊方亮,云南省民委的周兆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杜发春、张小敏,以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两位研究生殷鹏和关祎。
当地时间12月1日下午12点15,中国专场在万豪大酒店的马里兰C(Maryland C)厅举行。会议由来自卡塔尔大学(Qatar University)的法杜瓦(Fadwa El Guindi)教授主持,中方全体出席了会议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60余人次。会前,我们向各位参会代表给了一本《按主题划分的专题会议目录手册(Preliminary Topics of the Academic Sessions/Panels, IUAES 2008)》(共44页)。法度瓦教授做了开场白以后,首先,由周明甫致词,张小敏翻译;接着,张继焦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发展历程与2008年世界大会的组织情况,并从国家、主题等角度对已收到和已批准的专题会议申请做了一一介绍;最后,杜发春教授对昆明的会场情况、安排、酒店住宿以及航班情况做了详细说明。演讲中间和结束之后,不少学者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发言者提问,中方代表给予了解答。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约30个海报展览与交流,内容包括“疾病的社会背景:医疗护理与预防”(Social Contexts of Disease,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在社会学院教授人类学:多样、平等和包容”(Teaching Anthropology in Community Colleges: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召开中国专场的前三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几位同志代表2008世界大会中国筹委会,在海报展览区举办了一个“中国专题海报展览”。在这个海报展中,我们贴出了2008年昆明世界大会的宣传画和中国风土人情图片,摆放了《中国人类学论文集》和《按主题划分的专题会议目录手册》等材料,吸引了大量学者来翻阅材料、交流和问询有关的问题。
中国专场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与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的领导人,在万豪大酒店共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于2009年在中国召开“中美人类学民族学高级论坛”。
总体来看,美国人类学联合会为各学会提供了一个横向交流的机会,其年会组织形式多样,主办者既有联合会,也有学会、个人和学校组织的独立活动,内容丰富活泼,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与2008年世界大会相比,本次大会没有致词,也没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同时,会场设置也有所不同,全部会议都在酒店中举行,而2008年世界大会则是在高校中主办。
附录:美国人类学联合会(AAA)的组织结构简介
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的组织机构包括主席(President)、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Board)、学会联盟(Section Assembly)与下设的委员会(Commissions and Committees)四部分组成。学会联盟的成员是由各个学会自行指定的,探讨对于本学科、学会以及联合会的重要事件,并通过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决议。
目前,美国人类学联合会共有37个学会,包括:
1) 美国民族学学会(American Ethnological Society);
2) 人类学与环境学会(Anthropology & Environment Section);
3) 考古学学会(Archeology Division);
4) 非洲研究人类学学会(Association for Africanist Anthropology);
5) 女性人类学学会(Association for Feminist Anthropology);
6) 政治与法律人类学学会(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and Legal Anthropology);
7) 黑人人类学者学会(Association of Black Anthropologists);
8) 拉丁裔人类学者学会(Association of Latina and Latino Anthropologists);
9) 老龄人类学者学会(Association of Black Anthropologists);
10) 生物人类学学会(Biological Anthropology Section);
11) 中部人类学者学会(Central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12) 博物馆人类学委员会(Council for Museum Anthropology);
13) 人类学与教育委员会(Council on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14) 文化与农业学会(Culture and Agriculture);
15) 进化人类学学会(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Association);
16) 普通人类学学会(General Anthropology Division);
17) 中东学会(Middle East Section);
18) 实践人类学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ractice of Anthropology);
19) 学生人类学者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Anthropology);
20) 人类学科学学会(Section for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21) 社区学院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Anthropology in Community College);
22) 文化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Cultural Anthropology);
23) 东亚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
24) 人文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Humanistic Anthropology);
25) 拉美与加勒比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Anthropology);
26) 语言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27) 医学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Medical Anthropology);
28) 心理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29) 意识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Consciousness);
30) 欧洲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Europe);
31) 食品与营养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Food and Nutrition);
32) 北美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North America);
33) 宗教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34) 工作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Anthropology of Work);
35) 都市、全国和跨国/全球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Urban,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Global Anthropology);
36) 影视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Visual Anthropology)
37) 同性恋人类学者学会(Society of Lesbian and Gay Anthropologists)。
这37个学会都归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的领导,同时每个学会都有各自独立的主席、财务官和学术秘书,分别负责该学会的领导机构、财务以及日常学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