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盛装新颜迎宾来
——八廓商业街最新全景展示扫描(上)
作者:0孙开远 0中国 0西藏日报 0著 0 0; 日期:2013-12-11

忙完一天生意,吃过晚饭,拉萨老城区居民次仁德吉老阿妈戴上老花镜,从墙上取下日历,翻到11月8日。这一天,是不久前建成的八廓商城开业的日子。而在此前一天,拉萨老城区3031个露天摊位搬进了八廓商城。

摊位搬迁的范围,涵盖拉萨老城区的八廓、吉日、吉崩岗三个街道办事处,共12个居民委员会。这些摊位进入八廓商城营业后,摊主们彻底告别了风吹日晒雨淋的日子的同时,老城区的街道和巷子也更加通畅了。提起拉萨老城区摊位搬迁,就不得不提几个月前竣工的老城区保护工程。提起拉萨老城区的保护工程,就不得不提老城区的历史和文化。

八廓街——拉萨文化地标

本世纪初来拉萨的人一定还记得,在车水马龙的拉萨街头,一辆辆中巴车主对着来往的市民游客喊着:“拉萨拉萨拉萨!”不了解内情之人,会感到莫名其妙:“这里不就是拉萨吗?”其实,在那时,拉萨人心目中的拉萨,仅仅指的是1.3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拉萨城,最初源自于文成公主以白山羊驮土填沃塘湖建大昭寺。此后的1300多年,朝佛的、经商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大昭寺周围。最终形成以八廓街为中心,小巷密布、商铺林立、人群接踵的老城区。拉萨老城区曾是西藏的商贸中心,现在仍是藏传佛教的中心,也一直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心。

谈及对老城的感情,在老城区有两个商铺的阿它有许多话要说。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30多年前,他随父母从昌都地区贡觉县来到拉萨。从此之后,就再没有离开过拉萨老城。他从摆摊做起,一步步成为绕赛社区屈指可数的大老板。

拥挤——老城重负超载

改革开放为老城注入新的活力。随着30多年的发展,老城也逐渐超出她的承载能力。12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西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到3人。1.33平方公里的拉萨老城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最高时可达近5万人!老城区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口超载。提及拉萨老城区人口超载问题的根源,城关区住建局局长拉巴次仁说:“从传统来说,拉萨人常以能在老城区有一间房子而自豪。哪怕在城区其他地段有一套别墅,也不会被认为是城里人。”

毫无疑问,人气会带来无限商机。也正因如此,在老城里,除了林立的商铺之外,在本已显狭窄的街道和巷子里,也摆满了各种商摊。这使本已拥挤的街道和巷子更显拥挤。

要保护老城,提高老城人民生活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减轻老城人口负担。在老城区摆摊卖藏式门帘的央宗道出摊主们的心声:“生意不错,但就是太挤了。风吹日晒不说,还天天挤着进货,老担心丢东西。如果有更好做生意的地方,我一定搬走。”

减负——政府响应呼声

拉萨老城保护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一致。老城区的摊位,到了必须搬迁的时候。而这些摊位的搬迁,包含了拉萨历届党委政府的心血。

2009年拉萨市“一个疏散,两个引导,三个集中”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一个疏散”是指人口与功能从主城区逐步向外疏散,即主城区大力发展与其定位相匹配的文化、旅游等功能,在新区建设现代化的居住社区和完善的服务设施网络。“两个引导”是指特色引导和交通引导:特色引导指主城体现拉萨传统风貌,新区体现拉萨现代风貌,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交通引导指拉开城市交通骨架,强化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三个集中”是指建设向新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

按照这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拉萨市在今年启动了老城区保护工程。为巩固和扩大老城区保护工程取得的成果,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拓宽信教群众的转经通道,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拉萨市委、市政府根据《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决定把老城打造成“居民群众生活地、信教群众朝佛地、世界高端旅游地”。

本着“民生至上、让利于民”的原则,去年底,城关区委、区政府让出北京东路的繁华地段,原址建八廓商城。而今,3031户商户搬进遮风挡雨的商城,而城关区委、区政府至今仍借用拉萨市委党校的地方。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