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长沙市民族联谊会
——构筑名副其实的“民族之家”
作者:0黄禹康 0中国 0 0著 0 0; 日期:2013-12-11

长沙是湖南乃至全国各民族人口聚集、流动的中心城市之一,2012年底登记在册的长住少数民族人口达7.7万多,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达10万多,给城市民族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在近年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形势下,长沙市民族联谊会应运而生。自1991年组建以来,联谊会已发展成为拥有土家、苗、侗、瑶、维吾尔、畲等17个民族的近万名会员的社团组织,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长沙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携手同心,共建城市民族和谐大家园

  在促进城乡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全面整合过程中,长沙市民族联谊会甘当助手,为共建城市民族和谐大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使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条例,维护自身享有的民族优惠政策和合法权益,联谊会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创办了《民族情》综合刊物,定期刊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规章及民族地区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同时,联谊会还组织力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城市民族工条例》等法规和条例中选编部分内容,并配以湖南省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介绍、省市领导对民族工作的相关指示、长沙市民族联谊会章程等内容,印刷了5万字的宣传手册《民族联谊专辑》5000余册,免费发放给联谊会会员和各民族同胞。

  自联谊会成立以来,历届正、副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来自土家、苗、侗、瑶等不同民族,大家不分族别、不论职务高低,都热心于民族工作,乐于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民族大家庭贡献力量。

  立足服务,增强自身影响力和凝聚力

  多年来,长沙市民族联谊会一直秉承为各民族服务的宗旨,组织在长沙工作的各民族群众,为长沙和全省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献计出力,逐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之家”。

  从1999年开始,联谊会在全体会员中积极倡导实施“民族联谊111工程”,即要求每一个会员每一年为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一件好事实事。

  联谊会成员大多来自省直、市直单位,他们有的为民族地区举荐人才、搭桥招商引资,有的深入贫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联谊会顾问、湖南省卫生厅原厅长刘家望,不仅积极支持麻阳苗族自治县的边远贫困苗族村建立了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就医难问题,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建设经费方面建言献策,重点扶持。

  近10年来,联谊会帮助在长沙工作的少数民族同胞解决了各种困难,有的领到了回、维吾尔族群众应享有的生活补贴,有的顺利完成了未满十八周岁子女更改民族成分的手续,有的在参军、招工、考干中被优先录取,还有的在分配新建住宅中得到了优先照顾……共有120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受惠。

  加强联谊,谱写民族团结和谐新篇章

  一座座大型拱门雄伟壮观,几十个色彩艳丽的氢气球漫天飘荡,一台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充满欢乐吉祥,近2000名各族同胞欢聚一堂,开怀畅谈……

  这是每年12月下旬长沙市各民族联谊联欢大会的现场情景。多年来,联谊会精心打造了“民族春晚”品牌,每逢新春,为各民族同胞欢聚一堂提供平台,凸显了民族特色,促进了多方交流,加深了民族情谊。

  社团组织主要靠活动凝聚人心、增强活力。20多年来,联谊会的活动始终坚持以团结为主题,以联谊为桥梁,省、市党政领导,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各民族同胞、全省民族地区的代表等都会参加联谊活动。

  随着自身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联谊会先后建立了32个分会,除广泛吸纳在长沙市工作的少数民族人员入会工作外,还积极吸纳在长沙市经商、求学、办企业的年轻少数民族人才入会,使民族“三进”和民族联谊活动不断延伸到各社区、企业、学校。

  在各民族同胞的默默耕耘下,联谊会不断开创着长沙市民族联谊工作的新局面,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民族工作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05年以来,长沙市民族联谊会连续8年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