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9日至10月11日由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03年汉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山东大学、温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及韩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30余篇。会议以“汉文化、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汉族族称的流变、汉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汉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主干,系统研究汉族族称的流变及汉族族源对深化汉民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深入认识民族这一历史现象也有重要意义。有学者将汉族族称的起源与流变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奠基期(先秦时期)、萌生期(秦汉时期)、整合期(魏晋南北朝至清末以前)、确立期(清末至民国)。“华夏”、“汉人”、“汉族”等称谓是一个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这些称谓的流变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汉族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汉民族文化的博大是民族文化研究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学者从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视角或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汉民族的古代文化,以推进汉民族文化的研究。
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热点课题,从研究时间来看,最早涉及汉唐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密切联系,最晚至今日城市化过程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互动。从研究域来看,包括了东南、西南、中南、东北几个区域内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影响。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也十分丰富,有的从理论角度来研究,有的以历史视角为主,有的以文化的传播为切入点,相关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指出在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影响下,汉族在其滚雪球式的发展中与周边少数民族结成了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汉民族与周边各民族的长期互动形成了今日中国民族关系格局。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研究各民族共同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过程。汉族与很多少数民族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还曾发生过大量的人口融合。历史事实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今日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正是以这样一种深厚的历史基础为起点而发展的。当代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原则,推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将使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获得更为深入的发展。
三、维护和发展西部文化多样性,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多民族的中国社会也存在着多样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的更加显著。在民族地区的发展中,特别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将深刻地影响到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文化的多样性会赋予民族地区发展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给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以推动力;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具体经济利益的差异也可能使这一地区的发展受到一系列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对西部具体的民族地区而言,要依据本地区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制定和实施更符合民族文化特点和更具针对性的经济文化政策,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四、历史上中原与云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中原与云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特别是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通过开辟道路、设置州郡、移民等项措施,加强了中原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中原地区与云南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从而大大促进了云南地区各民族的发展。有学者指出:明洪武年间是中原汉族向云南移民的重要历史时期,内地移民在这一时期以各种形式大量迁入云南,这不仅充实了当地的劳动力,对当地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推动了云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进入云南的中原汉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深刻影响,从而为创造和发展云南多样性文化提供了重要力量。
此次会议为深化汉民族研究和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会议期间对汉民族研究中一些具有前沿性的问题的探讨十分有意义,学者们在这些问题上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与会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次会议将进一步推动汉民族研究和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
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
2003年10月27日